依托文化园 增收有新路
2014年6月22日,位于濉溪县百善镇的柳孜村,以丰厚的大运河遗址区,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2015年底濉溪县启动柳孜文化园建设项目以来,百善镇便把支持文化园开发旅游业,作为百姓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今年5月份试开园以来,文化园所在地的道口村优先安排贫困户、低保户到文化园就业,还组织了150多名留守妇女在文化园养护花草,每天75元劳务费。 “村里安排我在文化园当保安,每月有1000多块钱呢! ”自从柳孜文化园建成开放后,道口村贫困户刘新建觉得脱贫终于有了盼头。
5月份以来,占地1200多亩的柳孜文化园里,几十种花卉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每逢周未都有近万名游客慕名前来赏花,当地百姓把这儿称为“花海”。而在百善镇和当地村“两委”的促成下,柳孜文化园为贫困户创造了多个就业岗位,已然变身为了“扶贫产业园”。
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刘新建家在道口村邵道口自然庄,庄后就是柳孜文化园马鞭草花海。文化园开园试营业后,村“两委”便安排他到文化园当保安,既能照看患病妻子,又能一年增加一万多元收入。
“俺在文化园停车场当收费员,每天给80元,虽说每周只上3天班,但一月也有近千元收入,比在家闲着好!”低保户王美英有一对13岁的双胞胎儿子,出生时脑瘫,每年都要借钱到外省大医院治疗。停车场需要7名看管收费员,村里首先想到了她。王美英盼望着“花海”越建越好,游客越来越多,这样自己就能天天上班,挣更多的钱。
柳孜文化园开园以来,道口村新开业了4家饭店。文化园里新建了具有大运河风貌的小商品街、美食街,安排2名贫困家庭人员在两条街当保洁员增加收入。国庆节前夕,道口村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在柳孜文化园新开设了4个热气球旅游观光项目,经营收入用于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分红。 “随着到文化园观光旅游的游客日渐增多,贫困户就业岗位也会增加。在文化园的助力下,贫困户定能早日甩掉贫困的帽子。 ”道口村党总支书记刘超满怀信心地说。 (陈若奎)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电子银行业务第三季营销活动,濉溪农商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线上线下同步联动,业务发展成效突出。活动...
濉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濉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