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临涣人的“茶生活”还能走多远?(图)
江淮晨报消息 濉溪临涣茶馆与临涣人的“茶生活"已成为当地农村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但是,随着集镇的开发,维系临涣茶的四大古泉如今只剩下唯一一口泉,而这口泉也即将面临“覆灭"的尴尬命运。那么,临涣人的“茶生活"还能走多远?
茶客喝茶,随便加水,不管喝到什么时候。
早茶会上斗鹌鹑。
茶馆里多使用当地传统的土瓷或粗砂茶具。
当地人的“茶生活"。
服务员正将开水分送到各个茶室。
茶楼女主人将鸟笼挂在茶楼前。喝早茶的茶客大多是年龄大的老人。
临涣人有喝茶习俗。据《通志载记》记载,明、清时期的临涣茶馆就以独有的水源优势而远近闻名。茶馆的经营规模、茶馆的社会功能与影响也越来越大。清末,临涣茶馆数目就已达十几家,并衍生至今。临涣人的饮茶习惯也自此沿袭下来,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闻名于世的濉溪临涣茶馆有两大特色,一大特色是“以家为店",另一大特色是用当地泉水加六安茶棒棒泡成的“棒棒茶"。
没有精致的紫砂,没有豪华的桌椅,有些“茶馆"甚至没有一块平整的地坪,就在家里开的。当地人偏就喜欢到这样的茶馆里花上几块钱,要上一壶地道的棒棒茶,或打牌、或下象棋、或斗鹌鹑,悠闲地打发掉一个上午,甚至一天。按当地人的话说,他们也能像杭州那样的大城市市民一样,天天享受着慢生活。这便是当地人的“茶生活"。
当地茶客介绍,临涣当地不产茶,临涣茶馆使用的茶也并非一般的茶叶,而是专门取自两百里以外的六安茶梗,临涣人把这种低廉的茶梗叫做红茶棒。说来也怪,在六安本地遭遗弃的棒棒茶,经临涣泉水沏泡,却雾气结顶,色艳味香,入口绵甜,回味无穷。有人曾试验过将这种茶梗带出临涣,用其他地方的水沏泡,永远达不到这种效果。临涣茶客戏谑道:六安棒棒茶与临涣古泉水是一种完美结合。他们还说,临涣泉水的张力极强,沏泡的茶水高出杯沿而不溢。泉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因而对人体健康具有多种功效。泉水的独特水质,又最适宜沏茶。
临涣怡心茶楼主人张秀霞告诉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她是临涣镇永红村人。临涣镇原有18家茶馆,如今只剩下10家了。比较著名的老茶馆有“文昌茶馆"、“淮海茶馆"、“南阁茶馆"、“怡心茶楼"等,每天早上门庭若市。她家茶楼是镇上最大的,已有百年历史,她是第三代茶传人,单她开茶馆也已达20年了。她家茶馆大大小小有20多间,每天接待茶客200人左右,过年过节时茶客达七八百人。茶客十乡八里都有,大多是年龄大的,也有方圆二十公里外的年轻人开车过来喝茶,偶尔也有外国人来喝茶。有一次,从日本一下来了200名游客,全在她家喝茶。
张秀霞说,她家除了棒棒茶,还有祁门红茶、福建茶棒、云南滇红等,分高、中、低档,茶客可选择性饮用。大众喝的茶1人只收1元钱,还有5角的,也有不给钱的(她也不要),稍微高档一点的,10元钱1壶,随便加水,不管喝到什么时候。
12月10日,记者在临涣镇走了一圈,发现许多茶馆的茶炉依墙而建,通体为长方体,以煤炭为燃料,煤炭直接从上面添送,炉口一般可以并排放5至10个水壶不等。火苗从茶炉洞内蹿出,直烧壶底。茶馆里大都摆设着几张八仙桌或陈年古董般的简易方形木桌,简易木长凳。店主还在门面的两边或对面的空地处放些粗糙的石蹲、石板和石凳,供客人多时使用。茶馆里多使用当地传统的土瓷或粗砂茶具。爱茶之人走进老茶馆,可感受千年古镇的乡土文化气息,品味悠闲的慢时光。
据了解,临涣茶馆以独有的水源优势而远近闻名。过去,临涣城下有回龙泉、金珠泉、饮马泉和龙须泉四大名泉。现在,临涣的四大名泉有三个因种种原因相继埋没于地下,仅存的龙须泉也淹没于浍河水中,当地人只能采用河中围堰的方法留下龙须泉。目前,全镇茶馆都取龙须泉之水。临涣茶客时常担忧,不知他们的“茶生活"究竟还能维持多久?
晨报记者李远波文/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舒韵付莉荣大学校园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不少学子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也试着做点小生意,挖掘人生的第一桶金。就读于淮南师范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小王便是其中一人。不过,他身份比较特殊,他不仅是...
濉溪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濉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