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亲情的老雁馍

新安晚报 2022-02-16 09:57 大字

□阜阳夏雪芹

昨天上街,一街两巷的商贩都推着老雁馍叫卖:“老雁馍!刚出笼的老雁馍!”听着这熟悉的乡音,看着那憨态可掬的“老雁”,不禁勾起了我对老雁馍的回忆。

送雁馍是淮北大部分地区家喻户晓的传统习俗,女儿出嫁后,每年正月十五直到清明前,都要给父母送老雁馍。关于送雁馍的习俗由来已久,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皖北地区多称“龙抬头节”。很久以前,沿颍河一带在二月二时,常见有大雁起落在河岸,久之,有人把这种现象与“龙抬头节”联系在一起,于是便有了“五更闻雁叫,老人遭劫数”的谣传。说二月二这一天是老龙王(老人)升天的日子,如何才能为老人消灾避祸呢?不知谁想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把大馍蒸制成雁状,让女儿送给老人,老人吃了老雁馍就可以避凶化吉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女儿们都送老雁馍给老人,这一风俗也很快在我们淮北地区流传起来;还有一说是,大雁是候鸟,有两个家,就像出嫁女儿有婆家和娘家一样,虽然相隔千里万里,但每年都会往返奔波。大雁就是女儿的象征,女儿虽然出嫁了,就像长大的雁飞出了巢,但她不会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仍记得报答父母,那牵扯不断的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永远不会被淡忘的。

我家送雁馍的习俗却与众不同。人家都是女儿给父母送,没女儿的老人通常是吃不上雁馍的,而我家的老人无论有女儿还是没女儿都能吃上雁馍。

从记事起,每年正月十五过后,母亲都会蒸老雁馍。那时还是农村物资比较匮乏的时代,粮食都不够吃,但每到这个时候,母亲总会把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一点钱拿出来,买来面,然后精心制作雁馍。母亲的手很巧,制作的雁馍非常好看。母亲先和好发面,把面团捏成大雁的形状,再用筷子在雁身上压出翅膀的纹路,然后取两个黑豆做眼睛,再用剪子剪出大雁的尖尖嘴。成型后,就放在大锅里用旺火蒸。过了十几分钟,馍馍的香味飘出,这时母亲麻利地掀开锅盖,用筷头蘸上红颜料,分别在雁的头顶和翅膀两侧点上圆点,这样,栩栩如生的老雁馍就可以出锅了!我们姐弟四人只有望着雁馍流口水的份儿,母亲是不允许我们尝的。因为雁馍只有两对,一对送给姥姥姥爷,一对送给爷爷奶奶。母亲说,小姑没出嫁,咱必须给爷爷奶奶送雁馍,同样是老人,不能厚此薄彼。当然,送出去的雁馍,老人们总是象征性地尝一点点,最后还是成了我们一群馋猫的美食。

我深深地记住了母亲的话。等到我结婚后,农村经济大有好转,市场上也有卖雁馍的了,我年年都是买两对,一对送给父母,一对送给婆家奶奶,因为老奶奶没闺女,我不能让老人受委屈。如今,我的女儿也出嫁了,她也继承了我们家尊老爱老的良好家风,每年给我们送雁馍的同时,也给她公婆送一对,因为她公婆也没有女儿。

小小雁馍,值不了多少钱,但意义非常,它是一份亲情的传递,也是一份孝心的传承。

新闻推荐

农业农村部下发通知 各地要积极应对连阴雨不误农时抓好抢收抢种

本报讯9月以来,西南北部、西北东部、华北、黄淮北部、东北南部出现多轮降雨天气过程,部分地区雨量突破历史极值,造成土壤水...

淮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