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的“挂面情缘”
○挂面都是用传统手工制作 ○阳光房,下雨天也能制作挂面 ○马新权的挂面情缘 ○这是冷库,夏天可以在这制作挂面 ○挂面展示区 ○老手艺人在制作挂面 ○手工挂面走上精品化路线“美味挂面”引来外乡人
昨天上午,天空飘着小雨。记者经过石长路发现一家特别的面馆,面馆有个十分上口的名字,它叫“一皖面”。走进面馆,记者才发现这里其实不光光是一个可以品尝肥东挂面的地方,也是一个制作挂面的“大作坊”。
虽说外面下着雨,可在里面,一位老人正在面架上抻面,只见一根根挂面在老人的拉拽下变得细长。老人叫刘传寿,今年66岁,制作挂面已有几十年。“以前那么多年我一直在家里做挂面,今年才来到马老板这里做的”,刘传寿告诉记者。
面馆里除了摆放着一些制作挂面的各种工具,还有保鲜库、玻璃房等构造。原来,这是马老板专门用来制作挂面的一间“大作坊”。马老板名叫马新权,淮北人,说起与肥东挂面的缘分,还得从几年前说起。当时,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马新权品尝了肥东挂面。“当时我就觉得面条味道不错,口感也好。后来我走访了肥东一些乡镇发现,许多地方都有制作挂面的传统,不过,挂面的销售很散很乱,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成不了气候”,老马回忆说。
从那以后,马新权就有了把“肥东挂面”做大做强做成产业的想法:“挂面真是个好东西,而且我看到这里的百姓做挂面一做就是一辈子,这种‘匠心精神’令我钦佩。为什么不能让这种美食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吃到呢?”
地方美食将“走出”肥东
自打有了这个想法,马新权便付诸实际行动。经过一番考察,最终马新权搞了一家面馆以及挂面作坊。“之所以用‘一皖面’这个名称,一是因为读起来很顺口,二是‘皖’代表安徽。”马新权介绍说。
据了解,目前在面馆制作挂面的有四位老人,都是马新权从肥东四个乡镇专门请来的老师傅。来自竹塘村的刘传寿表示:他是今年7月份来到面馆的,基本上每天吃住制作挂面都在这里,一个月能有6000块钱的收入呢!“面是老板提供,工具其实这里也有,只不过我带了一些自己的工具过来,感觉用了几十年,用起来顺手。”刘传寿说。
对于老马来说,他最觉得骄傲的是,通过自己的研究努力,改变了挂面的制作周期。“以前挂面往往在冬季时候才可以制作,现在在夏天也可以做挂面了。”据马老板介绍,现在他们设置了冷库,可以对面进行保鲜,在冷库中进行和面、醒面、上条等程序后,保存一段时间,然后将面拿入空调房进行拉长,最后来到玻璃房内进行晾晒。“现在不仅夏天可以做面了,甚至连下雨天也可以做。”马老板兴奋地说。
据了解,一般来说,马老板的作坊里一天可以做面240斤。说到销售,马新权更是不担心,因为从目前来看,不管是线下向一些单位和企业的推广,还是线上的网络平台销售,都呈现喜人之势。
下一步,按照老马的打算,一方面他要把摊子铺开,把肥东一些乡镇制作挂面的散户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培训,制作条件也要进一步改善,然后对他们进行收购;另一方面想成立挂面协会,注册商标,真正拥有自己的品牌。“说到底要把肥东挂面做大做强,打造成一流产业,让外地更多的人感受到肥东挂面的美味。”马新权表示。
新闻推荐
张敬波金风送爽丹桂香,又是一年国庆节。从淮北到江南,从城市到乡村,处处张灯结彩、人人喜气洋洋,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加...
淮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