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琐记 留在棉花地里的记忆
1966年我初中毕业,因特殊情况留校两年,1968年末离开了母校牟平十中,回到家乡,在生产队参加劳动。贫下中农信任我,推举我担任第一生产队的政治队长,那时队里有专门抓生产的生产队长,有抓政治的政治队长,我的工作是,晚上在队部带领大家学学报纸文件,做做社员的思想工作,白天在劳动休息间隙,带领社员唱唱革命歌曲,讲讲红色革命故事,活跃气氛,消除疲劳。那时,年方21岁,青春年华,朝气蓬勃,积极肯干,信心十足,没有辜负贫下中农对我的期望。
第二年新春伊始,又接到一个新的工作,队委会安排我管理棉花。种棉花在我们北方地区并不多见,属于一个新生事物,从来没见过,没干过,心里未免有些打怯。不过还好,因为在学校农技课也学过一些关于棉花栽种管理知识。有了这些基础知识打底,再加上自己后来的学习钻研,我也就不怕了,并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项工作。并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不负众望,把队里的棉花管理好。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北方山区农村,农作物栽种主要是以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大豆为主,附带种点谷子、高粱、豇豆、绿豆,从来没有种过棉花。那么,生产队为什么要种棉花呢?队委会也是考虑到社员的切身需求。那时,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一些问题,各种商品不能满足供应,老百姓无论购买什么东西都是按人口凭票供应,一些稀有物品有票难求。因为庄稼人居家过日子,儿娶女嫁,结婚生子,做被褥,做棉衣,都要用到棉花,谁家给儿女结婚办喜事,给新生的婴儿做棉袄小被,不希望使用崭新的棉花呢,所以队委会为群众的切身利益着想才有此决定。
种棉花的地点选在桂山西麓金黄口脚下,生产队十分重视这一新生的种植,专门腾出两块6亩山根好地来种。开春后,队里组织劳力把两块地深翻整平整好,挖好内堰沟等排水系统。清明前后,根据天气气候、土地温湿度等情况,首先选好育好种子,种子发芽后,组织人员一块种下,那下一步的事就看我的了。管理棉花,要讲科学,这是一个技术活,细心活,来不得半点的疏忽马虎。从小苗出土、间苗、定苗、锄地、培土、捉虫、打药、打叉、管理,一个环节都不能少。队长怕我一个人忙不过来,还专门给我配备了一个助手,这样由两个人负责,活就轻快好干多了。好打药了,一块挑水、兑药。打药时,一个人打气,一个人喷药,相互配合,不用手忙脚乱了。
整天泡在桂山脚下的棉田里,好不快活,看着风景、唱着山歌、悠闲自得。桂山,山高林密,松柏常青。站在山下,向上仰望,264米山颠直冲云端,一层层梯田直达半山腰。每天在棉花地里,一边精心管理棉花,一边听松涛呼啸,看山花烂漫,层林尽染,山风吹拂,姹紫染红的鲜花阵阵飘香,鸟儿上下翻飞,好一派自然景观,好一派田园风光。
桂山脚下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小溪,常年流淌,正好浇灌打药用得上。队里派人把粉坊推粉用的两口大缸推上山放在地头,留着盛水打药用。平时把两口大缸的水挑得满满的,以备天干缺水用。管理棉花这份工作也挺好,每天早午晚按时三个来回往返,沿着蜿蜒崎岖的羊肠小道,哼着轻松快活的歌曲,上塂下坡一点也不觉得累,既锻炼了身体,又享受了一路风景。
干一行要专一行,要一门心思管好棉花,整天在棉花地里转来转去,看病虫害,看生长情况,精心管理,细心呵护,就像看护小孩一样,格外专心、经心、细心,一点也不觉得单调枯燥,反而感到很欢快、充实。为了把棉花管理得更好,我特意找人到解甲庄新华书店捎了一本棉花管理方面的科技书,休息时就翻看学习,实时实地对照我管理的棉花,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对照查看解决。那些棉花让我管理得根壮叶茂,青枝绿叶,一天一个样,我心里也非常高兴。
清代诗人高杲在《棉花》诗中写道:“四月始下种,七月花开陇,白露一零雪球拥,松江淮北棉不重”。棉花从播种、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五个阶段,生长期较长,春种秋收,好一茬,收一茬。秋天棉花棉铃吐絮了,一个个擎着小脑袋,微风吹拂,左右摇曳。住了些时日,棉花含苞欲放,棉桃吐絮了,看到那满地雪白的一片,令人十分欣慰。好采棉花了,我及时地通知队长,队里安排妇女劳力拐着篮子、拿着口袋,在地里一行行、一棵棵、一个个采着棉桃棉絮,她们说着笑着,高兴的心情,丰收的喜悦写在她们的脸上,我这棉花管理人也就更加骄傲,更加自豪了。每家每户隔几天到队部分一些棉花,社员群众看到那雪白的棉絮,大家心里都十分高兴。一个刚下学的学生,参加生产队的劳动,负责一份新的工作,由不懂到慢慢实践,由不会到逐渐熟练,充实了自己,充实了人生。这一年确实收获了很多很多。有一天上午,正在地里查看病虫害,本家一个哥哥上山喊我,让我赶紧回家,说什么,给你介绍对象的说媒人领着姑娘到你家来了,赶快收拾收拾回家相亲吧!我说在山上一上午耳根发热呢,喜鹊在枝头一个劲地喳喳叫,原来是有喜事进门了,我赶紧收拾一下,又在桂山前水库里简单洗个澡,就回家相亲去了。当然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喜事圆满成功,婚事定了下来,那就是我今天的老伴。还有一件喜事,不得不再次提及,那就是在这一年的年底,我被贫下中农协会推荐、党支部批准做了村里的民办教师。这一年,真可谓是喜事多多,好事连连。
光阴如白驹过隙,五十年瞬息而过,回想起在生产队参加劳动,管理棉花的那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好像就在昨天。后来参加了教育工作,一干就是四十年。在生产队劳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是我非常珍惜,常常怀念,怀念留在棉花地的那段记忆。孙英山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丁贤飞通讯员黄顺)记者日前获悉,淮北市决定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脱贫攻坚“质量提升月”行动,切实解决当前脱贫攻坚工...
淮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