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回春”塌陷地变身沃野良田

安徽日报 2018-05-17 10:32 大字

淮北市对采煤塌陷地巧施“手术”,通过“深改湖、浅造田”等综合治理模式,有效实现了生态修复、土地再生——

本报记者 钱定果 丁贤飞

淮北市是全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建市近60年来,已累计生产原煤10亿多吨。与此同时,因采煤塌陷土地35.3万亩,尤其是塌陷区大量占用耕地,给正常的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影响。该市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根据塌陷区域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治理。时至今日,淮北形成了精细化治理模式,有效提升了塌陷地改造进度,并让塌陷区域做到“地尽其用”。

“塌陷之殇” 制约发展空间

这几天,淮北市杜集区双楼村高岳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的100多亩油桃迎来采摘期。 “来尝尝果子,一上市能卖到10元一斤呢。 ”村委会主任徐其云一边说,一边往记者手里塞了几个油桃。娇艳欲滴的桃子酸甜可口、品相上佳,而这都要归功于示范区优质的农业生产条件。

“田成方、路相通、沟相连、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 ”很难想象,现在功能齐备的高岳现代农业示范区曾是一片荒芜的采煤塌陷区。当地老百姓在塌陷区“精耕细作”,再造耕地、鱼塘。土地资源得以再生,也折射出整个淮北市为改造采煤塌陷区付出的艰苦努力。

淮北市每年因采煤塌陷土地约8000亩,目前已累计塌陷土地约35.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6.95万亩。在已塌陷土地中,塌陷耕地占比为76.3%,且均为耕性良好的耕地资源。耕地资源的减少,加剧了原本就较为紧张的人地矛盾,同时也引发了房屋道路开裂、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2009年3月,淮北市被列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

痛定思痛,该市开始在土地复垦治理和充填造地两个方面探索塌陷区综合治理的有效路径。

杜集区坐落在闸河煤田主要采集区,自上世纪50年代开采至今,已出现资源枯竭的迹象,急需转型发展。5月13日,记者在双楼村采访时注意到,一垄垄小麦四周修筑了一圈围堰,旁边沟渠、机耕路一应俱全。不远处就是莲藕和精养鱼塘。原来,该区对塌陷地块采取“挖深填浅”的办法,即从有一定深度的塌陷区域挖深取土,填到浅层塌陷地块上,挖深做塘、填浅做田。塌陷土地经过沉淀、晾晒、平整,重新作为耕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可谓一举两得。

而在充填造地方面,杜集区利用城市周边塌陷地段建学校、厂房、公园、建材市场,提升城市硬件配置。 “我们在塌陷区域采取填充煤矸石、粉煤灰等办法,改造成建设用地,满足老百姓住房、出行、购物等需求。 ”淮北市国土局杜集分局副局长黄斌告诉记者。

“精细操作” 盘活闲置资源

杜集区的改造模式是淮北市采煤塌陷区域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该市充分利用塌陷地资源,因地制宜、一地一策,不断细化治理模式。该市累计投入资金100多亿元,以塌陷深度、治理时间、治理技术、资金筹集、搬迁安置五大要素为抓手,探索形成了18种综合治理模式。其中,“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藕莲”的治理模式,盘活了广大农村塌陷地资源。

上述治理模式根据不同的塌陷深度,形成了一系列对策:对矿井开采的沉陷区深挖造湖;对0.5米以内的浅层塌陷区域,“推高填低”平整土地;对0.5—2米以内的区域,挖塘发展种养业。如今,烈山区洪庄村采取深层塌陷地复垦的方式,形成1600亩水产养殖区、400亩畜禽养殖区、600亩蔬菜种植区,创建了省级农业示范园;杜集区段园镇在复垦的土地上发展规模种植,建成2万余亩无公害优质葡萄园,成为特色葡萄旅游小镇;双楼、任庄两村利用塌陷水面种植莲藕600余亩,亩产近5000斤,年直接经济效益达480万元。该市走出了一条利用塌陷地资源,发展现代农业的增产增效之路。

在淮北市双楼花海园里,造型精美的绿植、芳香扑鼻的花卉,引得游客流连忘返。在园区一侧的大棚内,还有精心培育的月季、绣球等花卉品种,供参观者选购。杜集区卉聚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整理好的塌陷地段,种花养草,打造一个集观光、种植、销售于一体的特色景点。

“我们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也注重引进花卉等经济类作物。通过花海项目,还实现了农旅结合发展之路。每逢节假日,花海四周都停满了车子。 ”徐其云告诉记者,经过土地治理,昔日的塌陷地不仅成为了良田,还变成了招商引资的 “黄金地”,实现农业发展提档升级,推动土地增值。

“串湖成链” 打造生态氧吧

5月13日,在淮北市中湖治理项目现场,记者看到新挖好的河岸已现雏形,湖面波光粼粼、水色清亮,俨然一座生态大公园。

据中湖治理指挥办黄文山介绍,该项目区为朱庄—杨庄矿采煤塌陷区,位于城市主城区,同时承担着淮水北调的蓄水重任。该市通过深挖造湖、平整土地,形成可利用土地2.45万亩、可利用水域1.16万亩,总蓄水库容达3680万立方米的人工内湖,对于区域小气候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另外,湖区附近可容纳各类人口8万人。

为将塌陷区打造成内湖,淮北市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尤其是在创新融资方式上广开思路。该市可用于中湖治理的资金仅约2亿元,资金缺口达20多亿元。当地政府采用PPP项目融资模式,通过依法招标和磋商谈判,确定了中标人,解决了资金难题。

不仅如此,淮北市在土地复垦还田的基础上,针对城区主要塌陷区域进行“手术”,逐步修复和重建生态环境。该市东湖、南湖、北湖、乾隆湖、朔西湖等生态公园经过综合治理,逐步串联起来,与中湖融为一体,在城区中心位置形成一片“绿肺”。

记者走进已改造好的南湖公园,精致的石板路两侧种满了花草,沿湖石拱桥、亭台楼阁点缀其中,妆点出在淮北大地难得一见的皖南山水景致。公园内还保留了采煤历史印记,不禁让人感慨,昔日的矿区已经变身为环湖公园。

截至目前,该市累计治理塌陷区18.63万亩,新增耕地10.2万亩、建设用地3.16万亩、养殖水面3.4万亩,在荒芜的塌陷地上改造出一片片宝贵的土地资源。

图①:淮北市双楼花海项目,让昔日的塌陷地变身旅游景点。

图②:淮北市杜集区双楼村村民在治理后的塌陷地块种植油桃。

图③:改造后的淮北市东湖公园一景。

本报记者 胡娅莉 钱定果 摄

新闻推荐

母亲呵,您是荷叶,我是红莲!

母亲呵,您是荷叶,我是红莲!

淮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