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麦场 ◆王绪谦

淮河晨刊 2018-05-15 15:16 大字

打麦场是农业生产必备的基础设施,是展示劳动成果的大舞台;也是农家孩子们天然的娱乐场所和理想的精神家园。

打麦场一般选择在通风、向阳、空旷、顺路的开阔地带,主要是有利于粮食的脱粒和晾晒。俺村的打麦场就位于村庄南口的门户区,有好几亩地的面积,周围无遮无掩,一览无余。麦场旁边有一口池塘,水质清澈,时不时能够看到鱼儿在水中游动;塘沿有两棵柳树,浓荫遮地,大伙劳累了,就在这里洗澡、休憩,享受田园风情。

农民小麦收割前夕,生产队长会带着乡亲们拿着锄头,把场地上的杂草去除干净,疏松土地表层,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洒上水,进行一夜的土壤滋润。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大伙就来到场上,均匀地撒上细碎麦糠,套上牛驴,拉着石磙反复碾轧,直到麦场平平整整。当太阳露出笑脸时,大伯大叔们就卸下牛驴,在场边席地而坐,卷着烟卷儿,一边吞云吐雾过着烟瘾,一边摩拳擦掌迎接麦收的到来。

麦收一般分为多个劳动组合,有割麦的、运输的、脱粒的,各司其责。割麦队伍一字排开,群情激昂,镰刀在麦地里飞走龙蛇,排山倒海似的向前推进,一块接一块成熟的小麦被他们放倒,铺展成队形,等待装车和运输。年嫂子个头瘦小,但她身手矫健,是有名的快刀手,她把两个辫子往身后一甩,割麦速度一路飙升,像竞技场上的运动员,一直遥遥领先。老队长总拿她这个劳动能手做榜样,激励大家铆足劲儿往前冲。

运输人员驾驭四个轮子的大车在麦田与麦场之间穿梭,老才叔赶着大车,亮开嗓门,唱着花鼓灯灯歌:“六月里来麦收忙,乡亲们啊喜洋洋……”,歌声尽显淮北汉子的粗犷与豪放,在田野里回荡。一车车小麦运到场上,几个壮汉屁股一撅,喊着:“一、二、三”,一用力就把大车掀翻,小麦顺势倒在场上。

早已在打麦场上待命的几个老庄稼把式,挥舞钢叉,把小麦抖开,分摊均匀,进行晾晒。等到晌午,麦秸水分蒸发后,庄稼把式们就套上牲口,拉着石磙,转圈似的循环碾轧脱粒。他们戴着草帽,肩上搭条毛巾,哼着小曲,耐得住性子,不紧不慢的把粮食碾下来。老龙爷打场最拿手,你看他惬意的眯着眼睛,牵着牛绳,转着圈儿,打着盹儿,好像闲庭信步,其实是胸有成竹,他使唤牲口不紧不慢,他说,功夫到了,粮食就下来了。

傍晚时分,开始起场了,麦秸收拢后,碾轧下来的粮食打成堆,借助徐徐晚风,乡亲们就开始扬场,完成最后一道工序后,金灿灿的粮食就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说起扬场,不能不提起王二嫂,她在娘家的时候就学的一手好活,撒种施肥,栽禾插秧,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她扬场收放自如,扭动着柔美的身姿,随着舞动的锨头,纷纷扬扬的粮食雨便洒落在她身旁不远的空地上,一锨接着一锨,慢慢堆成流线型的小山。这技巧,连许多男子汉都自愧弗如。

粮食清糠除杂后,劳累了一天的人们跑到大塘里洗个澡,返回麦场,或坐在地上、或躺在粮食堆上,说说笑笑,享受劳动的乐趣和丰收的喜悦。

打麦场的夜晚是属于孩子们的。在皎洁的月光下,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在打麦场上,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跳绳、拔河、捉迷藏、丢沙包……总有一个节目属于你。小伙伴们跑着、闹着、哭着、笑着,常常乐不思蜀。哪一天不是大人喊了一遍又一遍,拿着小柳条抽着屁股撵回家?

啊,打麦场,你连着土地的筋骨,载着乡亲们的希冀,粘着孩子们的欢笑,火热了美丽的乡村生活。

新闻推荐

转发获“甜头”转眼掉入“坑里头”女微商被骗7万代理费 淮北警方破获一起新型网络诈骗案

女微商被骗7万代理费 淮北警方破获一起新型网络诈骗案

淮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