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小“理事会”发挥大作用 ——钟山县建立村级党群理事会架起党群“连心桥”小记

贺州日报 2015-09-02 08:01 大字

□董玉玲李振陈晓杰

“我们村怎么改造,按什么模式搞,钱大家怎么分摊……”这是钟山县凤翔镇底村党群理事会成员讨论商议本村生态建设事宜的常见场景。由该村党群理事会组织每户每天支援一名劳动力参与生态乡村建设的同时还利用外出务工青年返乡过春节的大好时机,发动群众4000多人次投入建设,共筹集资金21.09万元,加上钟山县委县政府的1:1奖励扶持资金,使该村的生态乡村建设资金增加了一倍。

去年,钟山县在6个乡镇条件较为成熟的20个自然村作为试点,率先组建村屯“党群理事会”。一年来,自然村党群理事会以党内带党外,党群共谋发展,有效解决了村民自治的建设难题和管理难题。目前,钟山县已在374个自然村组建了党群理事会,涵盖了全县12个乡镇43%的自然村,“理事会”这个小细胞正在发挥着意想不到的大作用。

谁做“当家人”自己说了算

钟山县在推进基层民主进程中发现,当前的行政村“两委”,一般只有几名村干部,每个行政村下辖的自然村多且分散,开展群众工作点多面广压力大。村干部在发动群众开展修路建桥、生态乡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和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组织协调力量显得十分单薄。党群理事会成立后,主动为村“两委”承担了大量的群众工作,成为治村理事的“当家人”,不但为村干部解决了很多他们倍感棘手的难题,提高了农村工作效率,而且使村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得到了切实加强。

为确保理事会成员的素质和理事能力,钟山县注重从农村“五老”队伍中选出群众威望高、组织协调能力强、乐意义务为群众服务的老党员老干部组成。同时,村里的党群理事会还通过多种渠道汇聚在家和外出务工的技能型人才,让他们为村里的乡亲传授科技生产和市场开拓技能,助推农业产业化建设。

理事怎么样群众有本账

村民自主筹资近30万元,广场平整土地30多亩,成功调处矛盾纠纷16起……这是珊瑚镇同乐村去年以来村党群理事会交上的一份答卷。

党群理事会成立后,积极履行工作职责,将村民推上了“自我治理、自我发展”大舞台,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发挥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解决了一段时间以来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缺位的问题。

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方面,有的理事会把村里一些经济较为困难的农民组织起来,采取合股经营、收益分成的办法,让没有资金投入的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特色农业基地开发。清塘镇榕水村和英家村党群理事会带领农民扩大优质大头菜、贡柑、雷电茶、烤烟等农产品种植规模,在各村党群理事会的共同努力下,全镇实现了土地流转1.6万亩,种植贡柑3600亩、烤烟1500亩、大头菜8000亩,新种葛根和淮山700多亩等。

难题怎么办组织来保障

钟山县对成立后的村党群理事会通过多种形式来保障村组党群理事有序、有效运转。

珊瑚镇龙岩村由于村屯环境整治的需要,村中危旧房拆除工作任务繁重,有些群众不理解,干群之间造成了误解。该村理事会成员侯俊福等人带头拆除自家的废旧房屋,带动56户村民拆除废旧房屋77间、面积3800平方米,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为规范自然村党群理事会的管理,钟山县加大了对理事会全体成员的培训力度,借助村级远程教育和党校等平台,不断增强他们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生产技能。由各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对理事会成员实行年终综合评比,对理事会党组织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及时指导、检查和监督。抓好理事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统揽理事会的领导能力,促进党群理事会成员更好地履行职责,在村“两委”干部与广大村民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反馈的桥梁,集中解决一些“政府管不好、干部管不了、社会无人管”的老大难问题,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延伸了农村党建工作的触角,激活了农村基层组织的“神经末梢”。

新闻推荐

钟山生态旅游风生水起

钟山讯“吃农家饭菜、购农家特产、看田园风光、赏民俗风情。”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不少游人纷纷邀朋引伴或携家带口来到钟山,体验采摘之乐、垂钓之趣、风景之美……该县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

钟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钟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