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条板凳话家常 两杯清茶聊发展 ——钟山县创新“百姓议事堂”模式密切党群关系小记

贺州日报 2014-04-29 08:29 大字

□本报记者覃秋零

通讯员董玉玲李振杨小飞

“乡镇和机关单位工作不一样,我们面对的是基层群众,每天都和老百姓打交道。在基层,光干活可不行,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干部扫地,群众看戏’的情况令我们窘迫。现在,基层群众迫切需要解决什么,我们就主动帮助协调解决,群众积极性高了,我们办事也更有效率。”

“我们村需要什么,这些联系干部就帮我们争取项目,主动帮我们去跑腿,让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这样的干部要多支持。”

这是摘自钟山县乡镇干部民情日记和百姓评价中的两段话。从今年2月开始,该县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创新了“百姓议事堂”载体,大力开展“六访六问”活动,给当地干群关系带来了新气象。

全县干部“沉下身子”进村入户结交“穷亲戚”

“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我们村的变化也不会这么大。”家住钟山县石龙镇新凤村茅栗坪的83岁老人潘佑朝提起村里的新气象,感慨不已。

近日,记者走进石龙镇新凤村茅栗坪村,只见三五成群的孩子正在村口刚平整好的空地上玩耍,空地的另一边,整齐地围起了防护栏,刚栽下的桂花树,在三月氤氲的湿气中萌发着新芽。村口边,垃圾有序地堆在垃圾池中,一条崭新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村里。

“我觉得可以搞个文化楼,年轻人可以看看书,孩子们也有玩的地方。”“最好是建在村口篮球场那个位置,方便。”“这个提议我也赞同”……在村支书潘献家老宅的院子里,村民代表正围桌而坐,召开“议事会”,集体讨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选址及资金如何筹集问题。

一周前,茅栗坪的村民们向石龙镇干部反映,想在村里建个村级文化中心。得知村民的想法后,石龙镇政府工作人员很快就给村民“回了信”,镇里将派干部到村里走访了解情况,并通过“议事会”集体讨论解决。

石龙镇新凤村的“议事堂”,是该镇“百姓议事堂”下属的一个分会堂。“议事会”的理事会成员由村、街(居)委会干部代表和基层群众代表组成,通过现场办公的方式,共同协调解决群众身边迫切需求解决的难事。

“如果不是深入基层的调查,敞开心扉到群众中征求意见,这样村民迫切想建‘村级服务中心\’的愿望很难被发现。”石龙镇党委书记钟世萍感慨,“百姓议事堂”让她看到,坐在办公室制定的决策未必就是群众最需要的。

“只有深入基层一线多倾听、多联系、互结对,才能让干部工作更务实,与群众的心像螺丝与螺帽一样拧在一起。”钟山县委组织部部长杨春萍形象地说。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初开展“百姓议事堂”以来,仅钟山县石龙镇的五个行政村,就已经收集到群众反映强烈的有关道路、水利、清洁工程、医疗救助、新农保、土地流转、矛盾隐患等方面的民情信息16条,议定事情5项,为民办好事实事11件,受到了干部群众的极大欢迎。

群众看到了好作风“得实惠心气顺”

如今,在钟山县大大小小的村寨,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改变,党群干群关系也越来越和谐。很多村民都表示,百姓做主参与议事,让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干部作风,办事效率高了,笑容也多了。

该县公安镇大桥村支书龚有科从事基层工作30余年。这两年他看到村里堆积村头寨尾、河畔路边的垃圾越来越多,心里一直不是滋味,多次到镇政府请求给予村里兴建垃圾池,并解决垃圾“堆成山”等问题。他坦言,自己在村里工作了大半辈子,眼睁睁看着近几年垃圾在“家门口”都快“堆成山”,河道都快被堵塞了,心里很难受。

“以前到镇里反映情况,基本上都是缺乏资金,建垃圾池的事情,也就一直被拖了下来。”他说,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镇干部积极争取给村里兴建垃圾池,多次上门向他征求村民对垃圾池的意见,让他看到了新的变化。更让他没想到的是,有次他跟镇干部唠家常,感叹村里的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要是能发动村民集资修路该多好。没想到,镇干部听者有意,回镇里后就一趟趟往县里和市里跑相关部门,不久就给村里争取到了120万多元的资金支持,加上乡亲们自筹资金,很快打通了老邓塘、三客塘、大桥街巷等村寨近5公里的水泥路,还建起了篮球场和文化楼。

“高高在上的干部我们看不起,只有登群众门帮群众办事的干部,我们才信任。”石龙镇新凤村茅栗坪“百姓议事堂”理事会成员潘土旦由衷地说。

把群众小利益维护好就是党最大的利益

钟山县在推广“百姓议事堂”做法中,一批批机关干部在深入基层中受到了触动,强化了群众观。钟山县委组织部的陶得宁说,“过去我认为联系群众无非就是上门慰问、送钱送物,当我真正与群众建立感情后,我才认识到其实联系群众是带着一颗真心、付出一片真情,深入基层对每一名干部来说都要作为一种理念、常态和习惯。”

正是看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今年,钟山县在全县推行领导班子干部深入联系点开展“六访六问”工作,走访贫困户,向他们询问生产生活情况,为他们出生产发展、增加收入的点子;走访小康户,向他们询问致富经验,促他们“思源思进”;拜访老同志,向他们询问体制改革、经济发展的良策,共谋发展大计;走访外来投资商,询问他们对投资环境的意见和建议;走访打工返乡户,询问发展思路,动员他们返乡创业;走访诉求户,了解实情,疏导情绪,解决实际困难问题。

同时,该县要求全县所有党员干部走进基层、贴近群众,直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话家常,避免相互征求意见“公文旅行”、“函来函往”,防止“一窝蜂”下基层、重复征求意见。截至目前,共走访群众2200户,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1800多条,构建了该县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大格局。

一些基层干部坦言,过去总觉得群众不支持不理解干部,认为群众整天为小利益斤斤计较,现在看来,只有把群众一个个小利益维护好,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才能维护好党执政基础这个大利益。

为了防止“作秀”,钟山县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还建立了一套包括建立民情走访台账和问题梳理台账,定时处理限时办结的解决群众问题机制,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目前,全县各个乡镇通过“百姓议事堂”等方式梳理出各类群众问题1490余件,已妥善解决1454件。

快评:“坐在机关大楼里培养不出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钟山县创新“百姓议事堂”模式,让广大党员干部下基层,接地气,了解在上面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帮助群众解决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领导干部下基层,有利于转变工作作风、锻炼干部队伍、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干部下基层,不能“一阵风”,要破除浮躁心理、力戒形式主义、建立长效机制。干部下基层,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

钟山县党员干部把身子“沉”下去,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把点子“浮”上来,为政府提供决策部署“纳民意”,真正让党的关怀送进了千家万户,切切实实为民办好事、办实事。

新闻推荐

留守妇女既顾家又创收

本报讯(记者陈洪)5月13日,记者走进钟山县珊瑚镇珊瑚村委一民营手机电池充电器加工厂,看到该厂一派忙碌的景象,妇女们有的在插板,有的在绕线……工人们相互配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正在忙活的董...

钟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钟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