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坊“做”出大品牌
本报讯(记者袁顺正黄锦维通讯员黄国晃董明玉)“外地的腐竹运到红花,每公斤便宜4元也无人问津;红花的腐竹卖到外地,每公斤贵6元也供不应求!”一谈起红花腐竹,钟山县红花镇汤公村村委主任莫世淮准会眉飞色舞,脸上写满了自豪。
红花腐竹的产地就在汤公村。从上世纪人民公社吃“大锅饭”的“大连队”开始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分户单干”的今天,红花腐竹的生产从未中断过,工艺越来越成熟,名声越播越远,小作坊里“做”出大品牌。
红花腐竹为什么这样“红”?汤公村妇女主任、红花腐竹最大的生产户杨英说:“一靠水,汤公村从山上引来的水基本达到矿泉水的标准;二靠豆,汤公村用作腐竹的原料全是从东北买进的优质黄豆;三靠精工,从汤公村小作坊里生产出来的红花腐竹都是千锤百炼后的精品。”杨英告诉记者,每天凌晨4点,她与父母、哥嫂就得起床,烧水、洗豆、磨浆、制竹、烘干,一直到当天下午才能完成生产腐竹的所有工序,非常辛苦。
当然,辛苦也有回报。红花腐竹在当地的批发价就达到26元/公斤,经过经销商包装后,价格又翻了一番。汤公村共500户人家,从事腐竹生产的就有100户,且家家生活“富足”。作为当地生产龙头大户,杨英拥有两个作坊,每天能生产腐竹40公斤,日进千元。今年40岁的莫芬艺三代都从事腐竹生产,一代比一代强,如今,他已建好一幢三层半高的“腐竹楼”,装修全村最漂亮。
“现在红花腐竹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小作坊经营,无法形成规模生产,好品牌没有利用好。”莫世淮忧心地对记者说道。
据了解,汤公村委也想组织成立一个腐竹生产合作社,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统一品牌、统一价格。想法虽好,但问题是:谁来领头?村里的生产大户都不愿当出头鸟,怕吃力不讨好。杨英等人还担心,腐竹生产规模扩大了,质量就得不到保证,销路就会有问题,得不偿失。他们宁愿小打小闹,也不愿意损坏“红花腐竹”在人们心中的好形象。
“我们准备引一家龙头企业进来,保护并做大红花腐竹这一品牌。”红花镇宣传委员、副镇长梁标文的一席话,总算给汤公村众多腐竹分散经营户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心头涌起了无限的期待。
新闻推荐
平桂讯12月14日,市委副书记莫诗浦、市人大副主任黄金文在平桂管理区沙田镇调研党建和人口计生工作时强调,要进一步夯实基础,优化党员干部队伍、抓好党建建设、做好人口与计生工作(...
钟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钟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