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华丽转身 贺州市推进“农业+”服务农业实体经济发展速写

贺州日报 2018-03-15 10:06 大字

□本报记者何丹

“我们通过流转农民的土地,建了54个大棚,全部发展有机种植,村里20多名贫困户到园区工作,他们不仅领工资,还可以学到先进的种植技术,以后也可以自己搞种植。”昭平县黄姚镇北莱现代农业工程项目负责人叶文茂介绍说。

把“菜园子”变成“经济园”“旅游园”。北莱现代农业工程项目是贺州市以农业带动旅游、科技、扶贫、康养、美食、商贸等领域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一个有益探索,也是贺州市推进农业实体经济发展的典型实例。

如何改造贺州市传统农业?如何让实体农业向多元开放模式发展?如何让现代农业发展再“提速”?

贺州市通过做“+”法,积极探索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与旅游、网络、物流、科技、扶贫、美食、商贸、金融和文化等领域融合发展,为单一的农业“+”出多元的发展模式。

“服务和指导有条件的农业基地主动迎合休闲旅游的市场需求,以乡村旅游、农家乐为基础,融入文化、绿色、有机元素,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我们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农户以及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等实体经济提供有效服务的探索。”市农业局干部杨子曦介绍说。

通过挖掘具有地域特点和民俗文化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引导和扶持企业结合旅游市场需求和资源特色,做好项目策划。以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为载体,利用“农旅融合”模式,重点发展和扶持果蔬、食用菌、茶叶等特色农业,加快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

“我们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政策资金支持,采用监管方式保障鲜活产品质量,成立机构跟踪服务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杨子曦说。

去年,贺州市八步区西溪森林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被授予“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八步区森林仙草产业示范区被授予“贺州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成了八步区满天下李子产业(核心)示范区、富川神仙湖、昭平南山茶海和故乡茶园、八步炭冲生态乡村等一批“产村互动、农旅融合”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景点。

目前,贺州市共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30个,星级乡村旅游区11个,星级农家乐30家,森林人家4家。去年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数近400万人次,占旅游接待总人数37%以上;乡村旅游总消费23亿元以上,占全市旅游总消费18%以上。

“农业+”扶贫、科技、文化、网络、物流、金融等工作也不断推进。

2017年5月,八步区、钟山县分别出台了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推行“三统一分”(统一资金支持、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市场销售、分村布点种养)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稻耳轮作”产业扶贫。目前,该产业扶贫模式正显示出旺盛生机。去年,全市发展黑木耳3613万棒,带动4000多户贫困户增收。贺州市还加强与区内外科研院所合作,提升农技人员队伍素质,促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实现了“农业+扶贫”“农业+科技”的发展。

贺州市通过保护贺州传统乡村风貌,传承贺州农耕文明,挖掘贺州市的农产品文化,扶持和建设贺州农业博物馆以及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以名特优长寿农产品为突破口,结合贺州“长寿市”文化的宣传,推进“农业+文化”“农业+美食”发展。

以“贺州市农业促进联合会”为样板,贺州市建成集线上销售、线下配送、可视农业和追溯体系等于一体的“农业+网络”发展模式。目前全市建成372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覆盖率达52.6%。主要建设主体为阿里农村淘宝、京东、乐村淘、村邮乐购和本土的正丰农业公司等,农产品“触网上市”进程不断加快。

此外,贺州市“农业+物流”也迅速发展起来。建成“贺州市供港蔬菜配送中心、5个县(区)产地冷库”的“1+5”冷链物流配送平台,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程冷链物流无缝对接和产品错峰上市,农产品效益得到有效提高。通过农批对接、农超对接、供港蔬菜“直通车”配送中心等方式,加强省际特色农业合作交流,推进了“农业+商贸”模式融合。

贺州市还成立贺州农业发展基金,组建农业信贷担保平台,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通过再担保、联合担保以及与保险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农业+金融”。

新闻推荐

科技创新惠民生 “互联网+云视频”模式推动全市移民搬迁安置点项目建设

本报讯(记者毛艳姗)近日,记者从市移民工作管理局了解到,为全面监测全市移民搬迁安置点项目建设情况,市移民搬迁专责小组实行了“互联网+云视频”模式对其进行实时监控。在监控室,记者看到市移民...

昭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昭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