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抡起“三板斧” 斩断贫穷根 记八步区步头镇善中村第一书记卢发家

贺州日报 2017-09-13 11:00 大字

□杨德威周建豪苏珊民

走进八步区步头镇善中村,提起卢发家,村民们都不约而同竖起大拇指:卢书记是带领咱村甩掉贫困帽子的致富“发家”书记。2015年9月,卢发家作为2012年、2014年贺州市优秀年轻后备干部,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踊跃报名参加到扶贫事业中去。一年多以来,卢发家吃住在村,工作到户,俯下身子深入一线,贴近民心,压实责任,用好扶贫“三板斧”,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得到群众的认可。在卢发家带领下,善中村贫困人口从2015年底285人降至现在104人,贫困发生率由8.14%下降至2.98%,“十一有一低于”全部达标,为2017年贫困村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党建,引领脱贫攻坚

一年来,卢发家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两学一做”和“三会一课”为载体,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示范带头作用。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每个“两定”村干做到了“三个一”,即带头发展一个扶贫产业,组建领办一个合作社,打造建立一个示范基地。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一方面发展扶贫产业,另一方面使党员干部融入扶贫事业中,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扶贫工作队。2016年,善中村在农村基层党组织评星定级中被自治区评为“四星级”。

发展产业,促进百姓增收

为选准一条脱贫致富路子,卢发家先后组织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富川、昭平、八步区农科所及信都等地(单位)考察学习食用菌和水果等产业,经过调研,确定了将发展食用菌、水果、油茶(杉木)作为该村“短、中、长”产业发展总体思路,通过劳务合作、资金入股、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形式与贫困户建立产业发展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采取“稻耳轮作”模式,善中村黑木耳基地种植面积达45亩,共投入资金170万元,每亩利润1万元以上,吸收43户贫困户参与其中,每户贫困户增收5000元以上,实现了“千斤粮,万元钱”钱粮双增目标。凭借基地示范,2017年,步头镇为破解村集体经济收入难题,以善中村为核心,发展黑木耳面积200亩,通过“公司+贫困村+贫困户+基地”将贫困村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到公司,每年可获60万元固定分红,每个贫困村8.5万元,从而解决了7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问题,基地示范效果明显。此外,水果产业得到巩固壮大。三华李和柑桔产业发展面积近万亩,带动33户贫困户发展水果产业,平均每户增收4500元以上;通过引进和发展果下套种南瓜,发展南瓜种植面积20亩,吸纳贫困户10户,每户增收4000元以上。

齐心合力,贫村换上新颜

2016年,在卢发家的沟通协调下,推动各级党政部门共投入扶贫项目1080万元用于完善村委阵地建设、村屯道路建设、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扶贫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小额贷款等项目,村民们更加团结一致,全村拧成一股绳,增加战胜贫困的自信心。同时,组织开展“帮扶贫困户、点亮微心愿”“爱心包裹”“扶贫捐款”等系列帮扶活动,让贫困户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好政策的温暖。

如今,善中村美丽的村委大楼建起来了,以往泥泞的道路硬化了,村民出行更加方便安全,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了,呈现出一片全新的面貌。卢发家做的桩桩实事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样的‘发家\’书记谁都喜欢!”村民们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们发自内心最真切的感受。

新闻推荐

生态贺州长寿圣地 ——两广九市报业联盟新媒体“双城记”采风见闻

媒体记者在贺州昭平县黄姚镇北莱村参观北莱村镇村之宝"天外飞石"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客家古建筑群客家围屋,生态乡村的典范马鞍寨,“华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氧吧”姑婆山,“中国...

昭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昭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