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平:让干部下基层锤炼过硬作风
本报讯(记者汪永虎李慧通讯员黄有谷刘飞潘秋平)“要抓好作风建设,就要时刻‘锤炼\’干部。”昭平县委书记张誉夫说,“锤”就是要经常“敲打”,针对干部自身和工作中的问题、弊病,敲得有理有据,使其保持清醒头脑、端正作风、时刻反思,戒骄戒懒戒散戒庸;“炼”就是要使干部在基层一线的大熔炉中,祛除顽疾,历练出意志和素质,激发热情,产生蜕变。
昭平县自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对准党员干部存在的“四风”、“六化”等问题,用“锤”敲打警醒,以“炼”祛除顽疾,转变党员干部作风,树立为民务实清廉新形象。
该县聚焦“四风”查摆问题,先后出台和完善了《贯彻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有关规定的实施办法》、《关于重申加强作风建设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严肃会议纪律切实改进会风的通知》、《昭平县公务接待实施细则》、《昭平县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等,细化了学习调研、文风会风、限酒、五天四夜驻地管理、去向报备、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规章制度,为党员干部守规守纪提供了依据。
“这些制度就是一条条‘高压线\’,时刻警醒着干部,谁碰谁触电。”该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卢伟荣说,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对违规违纪的单位和个人坚决进行通报和处理,切实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警醒一批的震慑作用。
该县聚焦“四风”问题,从身边事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改起,让“文山会海”、“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走读风”、“送礼风”等不良现象消失殆尽,提高党委政府的威信,树立为民务实清廉新形象。
今年以来,该县不定期派出多个督查工作组采取明查和暗访两种形式进行督查,坚决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对3个单位的5名干部因工作日去向不明、4个单位因违反会议纪律等问题进行了全县通报和处理。通过真督实查,使督查工作成为下情上达的“直通车”、干部作风的“监察哨”、推动工作落实的“催化剂”。确保干部作风建设入心入脑,切实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
昭平县为避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为一种运动、流于形式,在认真梳理完善先前群众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坚持边学边查边改,以建立完善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为突破口,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走实走稳群众路线,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全面推行“驻村工作日”制度和“双联结对”活动,开展面对面“接访”、全覆盖“走访”、一对一“回访”,主动向群众公开亮出接访领导干部的姓名、职务及分管或从事工作、具体办公地点、联系方式等内容,开通干群联系的快速通道,自觉接受广大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对群众来访问题做到不推诿不敷衍不拖延。
随着干部作风的转变和群众工作能力的提高,一些困扰基层群众的难点问题得到了化解,一批群众期盼的实事好事得到了落实。今年以来,该县各部门和单位分别对口联系12个乡镇、152个村,共下派干部6000多人次,举办各种政策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200多场(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65起,为民办好事实事1200多件,落实各类扶助资金2000多万元。
短评:基层一线是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是接受学习教育的大课堂,是干事创业的大舞台。昭平县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主动走进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一线,直接面对群众、从事急难险重、处理复杂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摔打”干部作风。无数事实表明,有过基层吃苦受累的经历,对于将来承担“大任”的党员干部知晓民情、社情和国情,树立正确的忧患安乐理念,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大有裨益。
昭平县聚焦“四风”问题,从身边事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改起,让“文山会海”、“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走读风”、“送礼风”等不良现象消失殆尽,提高党委政府的威信,树立了为民务实清廉新形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员干部与基层群众坐到一起、说到一起、想到一起、干到一起。蕴藏于干部群众中的力量被释放出来、挖掘出来,已成为该县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艳茗)7月2日上午,副市长闭海东在贺州水污染实践环境损害与生态环境影响第二期评估会议上指出,各级各部门要根据第二期观测评估结果,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建立健全环境安全预...
昭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昭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