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乘势而上谋发展 ——昭平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贺州日报 2014-04-02 08:31 大字

本报记者汪永虎

通讯员吴伟红黄有谷刘飞

沐浴着马年的春风,走进山城昭平,扑面而来的是一片热气腾腾的景象。极浩丝绸、林板一体化、贺州速丰木业等骨干企业车间机声轰鸣,产销两旺;江滨新区、马滩大桥、思庇新型建材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建设者们争分夺秒抢抓进度。

2013年,昭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92亿元,增长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53亿元,增长13.5%;财政收入2.79亿元,增长11.6%;旅游总收入26.37亿元,增长42.54%。

一串串沉甸甸的数据,浓缩着昭平干群真抓实干求发展的智慧和汗水,彰显着这片土地上无限的魅力。

项目建设“加速度”

作为后发展地区,基础差、底子薄,赶超的动力和支点在哪里?

“以项目拉动为引擎,促进大发展。只有充分发挥项目的杠杆作用,才能撬动经济这艘船,驶向快速发展的航道。”昭平县县长刘秋梅说,要把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发展的第一抓手,集中精力抓紧抓好。去年,昭平组织实施181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0.6亿元,134个新建项目开工。

为了加快项目建设,昭平县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开通和完善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在项目审批、土地征用、规划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从快从简办理行政许可手续,支持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所有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县级领导“一对一”包干负责,按照倒排工期、调度督查、挂图作战、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相关单位做好跟踪服务和协调保障,有力地促进了重点建设项目的快速推进。

为保证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该县将招商引资作为项目建设的主要抓手,优化招商环境,瞄准新型工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创新举措,落实责任抓招商引资工作。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为昭平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加速度”。

生态旅游大繁荣

在千年古镇黄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踏着青石板欣赏着“流水让绕古榕、长街尽处是人家”的韵味;在县城故乡马圣有机茶园、大脑山高山茶园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品茶客和摄影爱好者……这是昭平县以“三创新”促进旅游业大繁荣的一个缩影。

昭平县牢牢把握列为自治区首批重点规划建设的20个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之一的重大机遇,着力打造“健康旅游、健康休闲、健康养生、健康晚年”泛旅游生态健康产业集群。全力推进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黄姚古镇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突出抓好发展重点,以黄姚古镇旅游为龙头,以县城生态旅游为延伸,突出打造黄姚古镇和县城这两个重点区域,实现“两轮驱动”新格局。突出抓好品牌特色,充分利用“山、水、古镇”三大品牌特色,利用万亩高山生态茶园、百里桂江、黄姚古镇等资源,把独特的山水风光与生态文化、长寿文化、养生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抓好发展环境,抓好硬、软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突出抓好宣传推介,搞好品牌节庆活动的策划和推介,创新促销方式。突出抓好产业融合,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林业、交通、商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与旅游业相适应的养生房地产业,走出一条旅产互动、旅城一体的旅游发展新路子。

旅游健康产业发展迅速,旅游收入的大幅增长,开辟了新的财源,打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发展上台阶

“围绕‘生态昭平、长寿茶乡、养生之都\’发展定位,大力推动工业、农业、旅游等产业发展,强力推进产业提质提速。”昭平县委书记张誉夫说。

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该县突出抓好新兴产业发展,以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化工业结构,补齐工业短板,做大工业总量。突出资源特色优势,整合资源要素,重点建设潮江工业物流园、思庇新型建材产业园、江塘林业产业园、城北产业园和长寿食品产业园等特色精品园区。深入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完成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家,培育亿元企业1家,新发展微型企业185户。

作为农业大县,昭平农业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该县立足丰富的农业资源,围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打造绿色生态经济,帮助农民增收致富。重点抓好优势产业基地建设,该县建成界塘“三高”蚕业示范基地、姚江大米合作社优质水稻示范基地、走马碧兴蔬菜合作社大棚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裕益优质茶树示范基地、北陀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五大优势产业基地,探索推进中草药示范基地、有机富硒大米生产基地建设。采取“扶”“改”并重、“建”“引”并举等办法,重点扶持了一批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产业集群。依托亿健、故乡、姚江大米实体,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昭平红”、“昭平绿”被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县茶园总面积达18万亩。出台了《昭平县加快桑蚕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新增桑园2500亩。发展烤烟2460亩,扩种水果8600亩,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26.79亿元。

普惠民生促和谐

昭平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位置,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增加公共投入,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分配,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抓好一批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民生工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去年,全县财政支出民生事业资金达13.7亿元,占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5%。新增城镇就业人口219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13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634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900户。推广适用补贴机具1662台(套)。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等工作。优先发展教育,新建校舍面积3.8万平方米,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3.98万人受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41%。深入开展“欢乐桂江”广场文艺演出和“送戏下乡村村演”活动,共演出160场,约10.5万人次观看了演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昭平人民乘着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东风,围绕“生态昭平、长寿茶乡、养生之都”发展定位,攻坚克难,—步—个脚印谱写全面小康建设的崭新篇章。

新闻推荐

做好社会工作持续改善民生

本报讯(记者周吉品)4月24日至25日,国家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到贺州市调研,对贺州市社会工作开展情况给予充分肯定。宫蒲光强调,要加大破解社会工作的难题力度,进一步总结好经验、探索新做法,推进...

昭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昭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