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土地流转“转活”农村经济

贺州日报 2014-01-01 08:37 大字

本报讯(记者汪永虎通讯员李浩)尽管已是寒冬季节,昭平县走马乡庙枒村村民莫小明却一大早就扛着锄头下了地。一到大棚,她就熟练地忙活起来:松土、除草、浇水……一排排青瓜在她的护理下长势喜人,再过个把星期就能上市了。

“地是我家的,但蔬菜大棚是基地的,我现在是在自己的地里打工!”莫小明擦着额头的汗水,笑呵呵地说。她告诉记者,家里的4亩地都租给了碧兴大棚蔬菜基地,每年每亩的租金收入有1000多块钱,自己给基地打工,也能按月领到1800元的工资,一年在自家土地上的收入,超过了25000元,“这个收入,是我以前种田的5倍以上!”

庙枒村地广人多,二级路绕村而过,有着交通和地理优势。如何利用优势加快发展,提高村民收入摆在了当地政府以及村党支部的面前。2012年初,走马乡引进了藤县老板投资500万元兴建碧兴大棚蔬菜基地,需要在该村租赁100亩连片土地。一开始,部分群众担心土质受影响,嫌租金便宜,不愿出租。为了说服群众,村支书何汝超和党支部、村委会成员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村民们最终转变了“在家守着二亩三分地吃饭”的传统观念,接受土地有偿升值的流转模式,土地租金根据当年的粮食收购价格按600斤稻谷折算。

如今,领到丰厚租金的村民们有的外出打工赚钱,不愿离家的就留在基地工作,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像莫小明一样留在基地干活的村民就有十几户人家,他们既能每月按时领取可观的工资,又能照顾父母儿女,还可以利用休息时间种茶采茶、养鸡养猪,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早在10年前,走马乡西坪村党支部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2003年,村支书梁礼任就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发动群众在合水屯连片种植了300亩有机茶园;2007年,又通过茶园入股的方式,成立了合水茶叶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茶厂+农户+销售”的经营模式,带动全村茶叶种植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目前,合作社拥有380亩有机茶叶基地和一个可年生产干茶5万公斤的加工厂,茶厂通过QS认证,并注册有“思勤江”绿茶商标,总资产超过800万元,较10年前增长了20倍。2011年,合水茶叶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广西先进专业合作社”称号,列入广西百强农民经济组织。

北陀镇良佑村建设油茶基地、五将镇仁德村发展中草药种植、昭平镇江口村种桑养蚕……在该县,各村党支部紧抓强村富农这个“牛鼻子”,领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流转盘活了大量闲置、零散的农村土地,带动了特色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使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红利。

新闻推荐

坚定信心抓出实效 昭平县正式启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昭平讯2月13日,昭平县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深入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精神,对全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动员部署,这次会...

昭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昭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