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灾后重建住新房 安居乐业谢党恩

贺州日报 2012-10-31 09:01 大字

□本报记者李岸群

徜徉村中水泥道上,眼前是一座造型新颖、气势雄伟的门楼。门楼内两排洁白外墙的小洋楼错落有致地被群山环抱,村中绿树、草地、路灯、篮球场、文化娱乐室应有尽有。面对此情此景,谁会相信:这竟是昭平县北陀镇灾后新农村。

这确实是灾后重建的新农村。刻写在门楼上的“山根新村”几个大字可以证实,挂在各家各户墙壁上的“新村村民证书”更让人不得不信服。

在村民李绍兴家,女主人指着盖有市长印章的“证书”,提起当年入住新村的情景眉飞色舞。“那时市长亲自给我们发入住证书,我们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但我们知道,从那时起再也不用担忧房子会受灾而倒了!”

家中并不见男主人的身影,一问得知是到采沙场上班去了。原来李绍兴是个经济小能人,早些年与几个伙计合股投资办起一个采沙场,从此有了自家的产业。难怪家中电器家具一应俱全,小日子过得挺滋润的。

“村民们因安居而幸福多了。”坐一旁的村支书邱依云告诉记者,自从新村落成,在政府的引导下,村民家家户户都加工宝石,一人一天能赚到30到50元,有点技艺的青壮年出外务工,一年回来一两次,看看老人小孩,将省下的钱添点家用,再也不用为房子担心,总算成了新时代的新农民。

支书的一番话流露出安居在山根村民心目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位置!

“回想起当年洪灾冲毁家园的情景,至今仍有后怕。”因病在家休养的村民李绍胜说,当时几乎所有房屋都倒了,水田也一夜之间变成了沙地。“如果不是党和政府的关怀,我做梦都不敢想可以住上这么好的水泥火砖小洋楼。”

此话没有半点夸张。镇民政办的工作人员介绍说,2005年特大洪灾致使这个村几乎所有的房屋倒塌,这个新村就是在党和政府及各界的帮扶下重建而起的。每栋新楼占地面积约70多平方米,投资约7万多元,而村民只需拿出5000元。至今入住32户,人口240多人。

“党的恩情比海深。”这是村民常唠的一句掏心话。自从有了新村,村民不仅用上了自来水,还都有了自己发家致富的小产业或是稳定的经济来源。

“如今最大的变化是大家和和气气、甜甜美美地过日子,过去为鸡毛蒜皮争争吵吵到村委的现象再也见不到了!”村支书不无感慨地说道。

新闻推荐

生态好了农民富了

昭平讯昭平县坚持绿色发展、富民优先的理念,用好用足国家扶贫政策,因地制宜实施了“十百千”茶叶产业扶贫示范工程项目,引导贫困村群众发展茶叶产业,实现脱贫致富。据了解,该县“十百千”...

昭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昭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