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桂江河畔网箱养鱼人

贺州日报 2011-09-13 09:23 大字

□本报记者黄锦维

通讯员黄富辉黎祖叠胡中伟

正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直射在“农家乐”号小船上,船主周家贵从船舱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罐饲料撒向水中,一会儿,原本安静的网箱水面上立刻躁动起来,伸出无数个鱼嘴来抢吃美食。这是9月6日记者在桂江昭平文竹段看到的一幕。

桂江河面上还有着13艘和“农家乐”号一样的渔船,共同组成有名的桂江渔排。从2000年至今,先后有30多户渔民在这里进行网箱养鱼。

周家贵是昭平县昭平镇上岸村人,2004年就开始在桂江进行网箱养鱼了。比他更早的有10户渔民,他们听说政府要开发桂江旅游,从2000年开始就抢着在桂江文竹段养鱼。不过桂江旅游没有这么快开发,很多渔民都没有坚持下来。周家贵从两位渔民手中接过了渔船和网箱,继续“冒险”。

周家贵的眼光很独到:桂江风景秀丽,旅游迟早都会开发;桂江河宽水深,网箱养鱼大有可为。于是,他一下子投入5万元资金,建了16个网箱进行规模养鱼。

在桂江养鱼很清苦。周家贵笑着对记者说:“刚开始,晚上躺下数星星,白天起床望江水,生意很清淡,真的很无聊”。也正因为耐得住寂寞,周家贵成功了!当年,他的网箱养鱼产量就超过了1万公斤,所产的黄鲣鱼、竹鱼因味道鲜美、清甜可口,迅速抢占了昭平、钟山、八步等市场。一批鱼还取道桂林,搭乘飞机,直供北京,创造了山城的一个神话而轰动一时。同年,周家贵的桂江网箱鱼通过了农业部的检验,被评为“绿色食品”。至今,周家贵每年还要送100公斤鲜鱼到自治区农业厅接受“绿色食品”检验,年年过关。

“单是养鱼,每年净赚几万元不成问题!”周家贵自豪地告诉记者。而今,周家贵的爱人、小孩也上了船,陪同他一起养鱼,在渔船上安装电视、音响,一家人其乐融融,不再寂寞。

“桂江网箱养鱼与桂江旅游开发息息相关”,更多的桂江渔民持这样的观点。与周家贵主营网箱养鱼不同,他们还开鱼餐馆,前来桂江观光的游客成了他们的座上宾。

桂江旅游最热闹的是2007年至2009年,桂江鱼餐馆生意最好的也是这三年。“平常每天有3桌,多时有5至10桌,忙都忙不过来。”谈起那辉煌的三年,年过半百的资深渔民王德远至今仍念念不忘。

桂江鱼餐馆的菜谱其实特别简单:新鲜河鱼+灯盏菜+水雍菜,全都是水生水长,就地取材、就地加工。也正因为如此,才显得原汁原味。这几年,桂江岸上的鱼餐馆开了一家又一家,一家比一家豪华,但慕名到昭平游桂江的客人却喜欢登上简陋的桂江渔排,为的是品尝“原生态”的桂江网箱鱼。由此,桂江渔排成为桂江一道靓丽的风景。

“听说政府又要主导开发桂江旅游了,什么时候才能旺起来?”临别时,很多桂江渔民纷纷向记者打听。

桂江旅游什么时候才能旺起来?不只是桂江渔民,大家都充满了期待。

图为渔民周家贵正在桂江喂鱼。

本报记者黄锦维摄

新闻推荐

居者有其屋梦不再遥远 昭平广建保障性住房“庇佑”城镇家庭困难户

本报讯(记者黄锦维通讯员黄富辉黎祖叠)“雨欣,我们很快就能住进廉租房了,到时你可以带同学到家里玩了!”获悉昭平县第一期廉租房有望于今年12月验收交付使用后,昭平县城困难居民梁积安马上...

昭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昭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