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粉支书”引领村民致富

贺州日报 2019-11-28 08:50 大字

□王文娟

“出门打工不如在家种红薯!‘红薯粉’支书引领我们脱贫致富。”村民口中的“红薯粉支书”就是八步区开山镇开山村党支部书记莫业峰。提起莫业峰,村民们都竖起了大拇指。

开山村是国家“十三五”时期的贫困村,在“八有一超”“十一有一低于”达标的情况下,于2016年成功脱贫。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莫业峰将目光聚焦在了开山的特色产业红薯粉上。莫业峰以2017年成立的众齐种养合作社为基础,于2019年3月成立了贺州市五螺人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以种植红薯、有机稻,纯手工制作红薯粉产业为主导,其他相关产业并举的经营模式,通过流转村里13万多平方米的土地,建成了两个33万多平方米的稻薯轮作基地,一个1200平方米的红薯粉纯手工加工基地,与56户农户签订了务工协议,带动了周边86户农户的产业发展,旺季每天用工量达80人,进一步夯实了开山村的脱贫成效,实现了产业助脱贫的目标。

“我年龄大了,在外面做工没人要,在这里挖红薯每月有2000余元收入,补贴了家用,还能照顾老人小孩,而且这里一起做工的人也很多,大家一边聊天一边做工,生活充实多了。”在红薯粉加工厂,60岁的贫困户李官妹挥舞着手上的铲子笑嘻嘻地说。

为实现红薯粉的多样化,莫业峰除了种植“西瓜红”、紫薯008品种,今年又增加了“冰淇淋”品种。“今年红薯品种多,长势好,亩产可达500公斤,按照每公斤红薯生产0.2公斤红薯粉计算,预计能生产1万公斤红薯粉,收入能有30余万元。”莫业峰开心地说。

谈到未来的打算,莫业峰说,他会继续发挥党支部书记的职能作用,做大做强“五螺人家”,通过对红薯进行深加工制作红薯干等农副产品,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在原有的线下传统销售的模式下,利用电商等线上平台,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通过流转土地的方式,将稻薯轮作基地扩大到66万多平方米,吸收更多村民进入公司,让“五螺人家”成为决战决胜2020年脱贫攻坚的一把利剑。

新闻推荐

贺州扶贫培训惠及万名群众

本报贺州讯(记者/蒋勤通讯员/全丽华)贺州“智志”双扶,让更多贫困群众摘掉贫困帽子。截至10月底,全市投入“雨露计划”补助资...

贺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贺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