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船悠悠到数桥飞架 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贺州过江方式的变迁

贺州日报 2019-09-29 08:20 大字

□本报记者赖文艺实习生陈禹辉

50多岁的骆桂强,从小在贺江边长大,他亲眼目睹了贺江上几座大桥的建设,见证了这些年来贺州人过江方式的变迁。

196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20周年的重要时刻,贺州第一座现代化桥梁八步大桥建成通车了,替代了原本由20艘木船用铁索组架而成的浮桥。“修这座大桥花了2年的时间。”骆桂强回忆说,虽然当时大桥建成了,但当时贺州的航运还没有衰落。1958年,贺州成立了广西贺州市航运社,主要分布在信都、封开江口、梧州等地。骆桂强说:“那时候航运社的成员主要以航运为生。”

1975年,贺江上的第二座大桥——芳林大桥建好了。芳林大桥距现在的贺州市区约2公里,位于贺江上游,是一座集水利防洪、农田灌溉、蓄水发电、公路交通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工程设施。桥通了,两岸的村民都拍手叫好,过江再也不用那么麻烦了。

随着贺州城区不断向东扩展,贺江下游的大桥也不断增多。贺州大桥就是其中之一,这座桥因形似彩虹,老百姓都习惯称之为“彩虹桥”。该桥是贺州境内第一座中承式拱桥,桥长228米,其中最壮观的是主桥,主桥只在两岸各设一座桥墩,中间没有桥墩,采用钢梁加混凝土大跨拱悬索吊梁技术,拱跨105米。这座桥于1999年建成,当时从八步城区到大桥工地要绕道六七公里,沿途是一片荒凉的田野。如今,贺州大桥两岸高楼林立,风景如画,不仅方便了市民出行,还成为贺州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2013年5月建成的八步灵峰大桥更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方便车辆通行的大桥之一。八步灵峰大桥位于灵峰山南侧,北岸接灵峰北路,连接贺江两岸。

八步灵峰大桥全长465米,其中南引道长50米,北引道长80米,桥梁长度为334米,桥面宽度27米,按双向四车道设计。主桥采用独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展翅箱梁斜拉桥技术,边跨跨径68米,主跨跨径86米,全长154米。桥面以上塔高51米,全桥共有77根桩基、9个承台、7个墩身、2个桥台。

如今,八步灵峰大桥也成了贺州市标志性建筑,远远望去,灵峰大桥南边的青山连绵起伏、景色绝佳,北边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大桥底下的北堤公园也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这些年,在贺江上建成通车的还有夏岛大桥、光明大桥、三加大桥等。这一条条跨江的“飞虹”不仅联系着贺江两岸的交通、生活,更见证着贺州这个城市的发展繁荣和祖国的日益强大。

新闻推荐

“我是车工,我光荣!” 记与共和国同龄的退休工人潘火娇

□本报记者赖文艺实习生陈禹辉“以前的机器不是全自动的,经常需要用手摇,现在有了数控车床,只要提前设定数...

贺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贺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