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车马邮路到万物互联 退休职工李建国的通信方式变化见证时代发展

贺州日报 2019-07-09 08:48 大字

□本报记者毛艳姗

“现在联系老战友可方便多了,拿起手机就能看到他们在干嘛!”近日,家住八步区太白社区的李建国说道。

李建国今年69岁,与新中国成立时间仅一年只差。他见证了国人70年来通信方式的变化。确实,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通信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上世纪70年代的书信、电报时代到80年代的电话时代、90年代的即时通信时代直到现在的(智能)手机时代,通信方式的改进深刻地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

“我们普通人家对于70年代的电报时代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家里的第一台座机是在90年代初才拥有。”李建国回忆道,那时候的座机并不是家家普及,左邻右舍也会在特别时期过来借用电话,联系远方的亲人朋友。

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外出广东工作的李建国才买了第一台大哥大,步入移动通信时代。“从那时候开始,BP机响了之后再也不用马上跑回家或找公用电话回复了!”李建国回忆道。

之后,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机型夸张的大哥大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逐渐消失在日益繁荣的通信市场中;传呼机行业也因本身昂贵的价格,受到了市场巨大冲击,淡出了通信舞台。

“昨天晚上,又跟在外地工作的儿子一家用微信开了视频通话,小孙子又长高了不少!”退休后的李建国和老伴每天在社区里散散步、下下棋,想孩子们了随时都可以打电话、开视频,生活也过得惬意。

如今,智能手机的语音消息、视频通话、网上支付和移动办公等功能全面普及,十余年前的按键手机,滑盖、翻盖手机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通信方式仍然在知识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下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新闻推荐

用法制力量呵护祖国花朵 黄田司法所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平桂讯6月28日,平桂区黄田司法所联合平桂区铁路护路办及黄田镇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到黄田担石小学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贺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贺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