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奏欢歌 访南乡镇旺黎村
□本报记者骆坚忠黄松梅
11月15日,伴着绵绵的细雨,记者踏上了前往八步区南乡镇旺黎村的路。
刚到村口,浓浓的桂花香扑鼻而来,像珍藏多年的老酒,只需轻轻一嗅,便让人沉醉。记者抬头远望,便看见200多米外种着的大片桂花树。
“我们村种植了十几亩的桂花树,目前,已经卖出很多桂花树,有效地提高了村民收入。”旺黎村村支书李立绪边走边跟记者说,“虽然在2014年摸底排查时,我们村还是一个没有集体经济的‘空壳村’,但是经过努力,今年我们村集体收入到账5.1万元,达到脱贫要求,今年年底就要脱贫摘帽了。”旺黎村是南乡镇4个贫困村之一,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9户607人,经过几年的努力,2018年贫困发生率将降至2.23%,剩下的贫困户也将在2020年前实现脱贫致富。
不仅是种植桂花树,旺黎村还积极发展旅游业和养殖业。旺黎村发挥离南乡镇只有5公里的区位优势,村集体以7万元科技扶贫项目资金入股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起了26亩的葡萄观光采摘园,每年都可以吸引很多游客前来采摘葡萄。村里还充分发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南乡鸭的品牌优势,大力帮助贫困户通过养殖南乡鸭增收致富。如今,旺黎村每年可出栏南乡鸭8万多羽,其中有120户贫困户养鸭规模在60羽以上。
“以前我们一家人挤在50多平方米的泥瓦屋里,吃不饱、穿不暖,生活苦啊。”村民覃福权站在他的养殖场前,感慨万千地说。覃福权在2015年精准识别时,由于父亲患癌症治病花尽了家里的积蓄并欠下了一身债务,母亲得风湿类疾病连下床都需要人照顾,小孩正在上学等原因被纳入贫困户。
2016年,覃福权在八步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区长刘荣林的帮扶下,敢闯敢拼,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他向银行贷款3万元资金,开挖了一亩多鱼塘并建起了猪舍,买回了30多头猪仔,购买了200羽鸭子、100羽肉鸡和几百尾鱼苗,发展小型养殖业。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他就获得3万多元的纯收入,顺利脱贫,成为村里其他贫困户学习的榜样。
谈起现在的生活,覃福权脸上洋溢着笑容:“现在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一家五口搬进了20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楼里,平时想吃什么都可以买到。家里还用上了电视机、冰箱、空调,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就在覃福权的养殖场附近,20多名村民正在埋设饮水工程水管。“自从政府为我们建设了饮水工程,现在全村680户村民都有了安全饮用水。”李立绪高兴地告诉记者。不仅如此,近年来旺黎村还改善了水利、道路、电网、农家书屋、卫生室、篮球场和戏台等基础设施,稳步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村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以前挣钱的门路少,家里穷,现在村村通水泥路,交通方便了,在家门口就可以挣到钱了。”村民覃锡敢一边拔鸭毛一边对记者说。覃锡敢作为旺黎村的致富带头人,在2016年就开起了腊鸭厂,他凭借祖传的手艺制作出的香喷喷的南乡腊鸭,远销到辽宁等全国各地。今年,覃锡敢就卖出了1万多只腊鸭,预计收入20万元以上。旺黎村通过发挥覃锡敢等4位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走出了一条产业支撑、能人带动、全民参与的农村改革发展之路,有效地凝聚民心,推动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蒋勤通讯员杨小琴在贺州市美仪瓷厂,有这样一名员工:他是车间主任,却每天都在生产车间里忙碌;他只是初中毕业,但车间里...
贺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贺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