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求贤若渴 广聚英才兴贺州 ——贺州市实施“人才兴贺”战略综述

贺州日报 2012-07-21 09:06 大字

□本报记者覃秋零

后发崛起的贺州,求贤若渴;跨越发展的贺州,海纳百川。

现代化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围绕贺州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积极实施“人才兴贺”战略,大力推进“市校合作”、“人才小高地”、“十项人才开发重点工程”等项目,贺州市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选才、聚才、育才、用才的科学机制。于是,一批批本土人才应运而生;一拨拨市外精英追梦而来,在热土贺州一展身手。

完善机制选贤才

市委、市政府牢牢地把握着贺州经济跳动的脉搏,探索了一套切合贺州市实际的人才引进政策。

围绕“人才兴贺”战略,贺州市以超常规举措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贺州市关于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的若干规定(试行)》、《贺州市市直公务雇员聘用和管理办法(试行)》、《贺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贺州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创业扶持、人文关怀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为贺州市人才工作持续有效开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创新推广“广推优选”、“公推差选”及“公选择优”等选才机制。近年来,全市公开招考录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945人,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或竞争性选拔处级干部100人,科级干部467人;交流处级干部292人,科级干部1400人。

经过不懈努力,近年来贺州市共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专业人才717名(其中博士7名,副高8名,硕士研究生248名),各类人才不断充实到农林畜牧和科教文卫系统,并在相应部门中发挥着业务骨干作用,逐步打开贺州市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的新局面。

搭建舞台聚俊才

与省内外发达市县相比,贺州市人均收入水平不高,靠高薪吸引人才或留住人才显然不现实。

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在巧打待遇牌、多出感情牌和善用经费牌方面下了大工夫,为贺州引进人才、吸收人才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筑好暖巢,凤来栖。为了多方招纳贤才,贺州市先后制定安居补贴、政府津贴和人才专项编制等优惠引进政策。对携带高科技开发项目或高新技术成果等来贺州落户创业的创新团队或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给予50万元—3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对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的企业,按情况可以给予多达20万元的奖励。

“贺州尊重人才、关爱人才、厚待人才的氛围很浓,为人才创造良好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科研环境,在这里我可以充分发挥所学专业优势。”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高岩博士在贺州挂职期满后,毅然选择了留在贺州。

对调入贺州工作具有正高职称的高层次人才,市财政给予30万元的安居补贴;具有博士学位和副高职称的给予15万元的安居补贴;(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具有硕士学位的,给予3万元安居补贴;除工资奖金外,对具有正高职称或博士学位的人才,每月分别给予800元和500元的生活补贴。

对各类优秀人才,贺州市非常注重感情投入。每年春节前都以走访或座谈会的方式向在贺工作的博士或者杰出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并发放慰问金;对享受政府特贴的专家、拔尖人才,贺州市每年都分系统进行慰问;对想调离贺州市的专家甚至是每一名本科学历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组织人事部门的领导甚至亲自找到每一个人进行谈心谈话做挽留工作。

针对人才总量不足、队伍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不高等实际问题,贺州市主动走出贺州,启动实施“市校合作”工程,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广泛与区内外知名高校开展人才双向交流合作。近年来,贺州市已与北大、清华、广西师大、桂电等7所高校签订了市校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市校合作常态化机制,在决策咨询与服务、人才引进与培养、科研项目合作与开发等方面广泛交流与合作。

目前,全市已建立6个综合性人才市场,共有1379人实行了人事代理;新建广西桂粤湘人才市场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建立了贺州人才网并实现与周边省市、发达地区人才网络链接。

加大投入育英才

贺州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贺州”的宏伟目标,引起了无数外来人才的向往,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了历史机遇。但是,引进外来人才只能暂缓燃眉之急,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才问题还得靠自己培养人才。

贺州市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大胆走人才市场化道路,不断加强本土人才队伍建设,也借用“外脑”促使干部快速成长。近年来,逐步选派一批优秀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攻读在职硕士学位;选派一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人才赴区内外高校开展菜单式培训;选派一批优秀人才到基层一线、发达地区和知名企业挂职锻炼;选派一批农村实用人才挂职培养;组织培训一批高技能人才;组织培训一批高层次紧缺人才和人才工作者。通过各项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各类人才达千人以上。今年7月,贺州市组织了20名人才赴江西新余和上饶学习考察;选派了61名基层城镇化人才到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

组建博士专家联谊会是贺州市人才工作的一大创新。将全市具有博士学位、正高职称的高层次人才、贺州英才奖获得者、六批贺州市优秀专家以及贺州籍的优秀专家和知名学者组织起来,成立博士专家联谊会,加强市内高层次优秀人才的交流,发挥人才集群效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完善管理用人才

有了良驹,还要用好。对人才,一方面要松绑让他们甩开膀子大干,另一方面还须对他们进行管理,让他们在贺州干得安心、放心、欢心。

贺州市制定了《贺州市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实行人才工作联络员例会制度、业务培训制度、信息交流通报制度、动态管理制度、定期跟班制度和推优制度,加强对联络员的日常管理,促进人才工作者的沟通交流,整合全市人才工作资源。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开展“人才政策落实年”和“人才服务年”活动,做好安居补贴、高层次优秀人才生活补贴、创新创业项目补助经费等各项人才政策的落实,丰富完善市领导联系专家制度、建立健全各类人才库、扩大人才服务小分队的规模和范围等,不断提高贺州市对人才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2011年,贺州市组织了“英才奖”、“优秀专家”“农村实用人才”三个奖项的评选,分别评选出3名贺州英才、10名优秀专家和9名农村实用人才,并分别给予10万元、3万元和1万元的奖励,极大的激发了贺州市人才创业的热情。

与广西其它13个地市相比,贺州的工资水平最低,但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却是最高的,这也许就是众多人才纷纷选择贺州的首要原因。截至2011年底,全市人才总量约为11万人,体制内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总量达到4.75万人,万人含量207人,比2006年增长8.6%,人才资源总量显著提高,为贺州市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和人才开发开好了局。

新闻推荐

贺州市景观大道建设火热推进

本报记者刘新轩实习生黄卉七月的贺州,骄阳似火。在桂梧高速公路贺州连线城市景观大道及道石收费站项目工地上,大型挖掘机的“铜手铁臂”不停挥舞,装载土石的卡车往来穿梭,清土、回填、...

贺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贺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