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地里种出“稳稳的幸福” 记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北镇新寨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强

贺州日报 2019-08-13 08:46 大字

□本报记者赖文艺

7月底,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北镇新寨村蒋万友种的3亩小南瓜已经成熟,这几天在菜地里忙着采摘的他心里非常愉悦:“按照市场价格,这批南瓜能赚7000多元。”他还种了4亩芥菜、2亩辣椒和1亩豆角。蒋万友做梦也没想到原本只能解决温饱的菜地,如今却让他实现了脱贫梦。

在新寨村,像蒋万友一样靠务农为生的人并不在少数。然而,新寨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加之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经常出现辛苦劳作一年却赚不到什么钱的尴尬局面。2015年,全村贫困人口有398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20%。

如何让398人实现脱贫?2018年3月,新寨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强到任后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他先向村干部们了解情况,但大家都说不准致贫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了找到“穷根”,黄强骑上摩托车,跟扶贫工作队员一起,花了3个月的时间访遍了村里的99户贫困户。

在贫困户家中,当问到家里主要种些什么,黄强得到的答案基本就是水稻、花生、大豆这三样。而问到能赚多少钱时,不少贫困户则无奈地摇摇头。

如何让村民摆脱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正当黄强一筹莫展的时候,蒋万林的到来让黄强萌生了让贫困户从农业产业中受益的想法。

蒋万林是村里的种植能手,早几年从广东返乡的他在村里发展辣椒和芋头种植,从刚开始的十几亩到现在的几十亩,年收入达到了七八万元。他种植的农产品质量好,订货商的订货量也越来越大,于是,他找到了黄强,希望能够把村里的种植户汇聚起来,扩大生产。

要想农民实现增产增收,专业化是一条路子。黄强听了蒋万林的想法后鼓励他成立专业合作社,这样不仅能扩大规模,还能帮助贫困户脱贫。

去年7月,万林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本以为有了好路子大家的参与积极性都会很高,然而,很多人却处在观望的状态。

“种植小南瓜有产业奖补,种子、技术和销售都由合作社负责。”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黄强第一时间与扶贫工作队员、村干部兵分几路到贫困户家中,将特色种植的好处跟大家分享。

一来二去,蒋万友被说动了,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去年,他种了12亩小南瓜、4亩芥菜和2亩红薯,年收入超过20000元,还成功脱了贫。

为了让更多贫困户了解合作社的运作模式,黄强还介绍不少贫困户到合作社干活,如今,合作社里吸纳了村里30多个贫困户,每个贫困户每天还能赚到100元。工作了一段时间,合作社里的贫困户也都愿意跟着蒋万林一起发展特色种植。

“合作社的成立还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问题。”黄强坦言,之前很多村民都是等外地客商来收,或者是拉去县城卖,市场价格不稳定。现在,通过合作社的带动,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提高了,不少老板都主动找上门来。

如今,合作社发展的小南瓜种植就有600多亩,还种植了800多亩西瓜红薯、辣椒、秋葵、黑米等多种特色农产品。

在坦头、矮寨自然村,为了将原先分散的种植户集中在一起,黄强还推动成立了新寨贫困户产业合作社,打造了200亩烤烟种植示范区,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大力发展产业种养,吸纳富余劳动力和贫困户参与种植,加快脱贫步伐。

2018年,随着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新寨村顺利脱了贫,贫困户也在菜地里种出了“稳稳的幸福”。

新闻推荐

潘矛松:脱贫攻坚一线的“拼命三郎”

□本报记者龙丽萍“脱贫攻坚已进入最紧要的时刻,大家一定要按照工作清单,逐项推进。”6月12日8时,潘矛松在莲山镇...

富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富川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