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华黑木耳亩产5万元的奥秘

贺州日报 2017-06-12 10:17 大字
□本报记者朱纪富通讯员胡兴稳唐照华

“我们村的贫困户周圣祥、周桂香两父女,去年两人在黑木耳种植基地的务工收入每个月有近5千元,年收入近4万元。参与种植的农户还能再增收1万元。”近日,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盘坝村村委主任王神耀告诉记者,去年盘坝村委食用菌种植基地种植的70亩黑木耳共销售13.3万斤,产值超过330万元。

盘坝村亩产值5万元的黑木耳,这是怎么种出来的?近日,记者走进盘坝村委食用菌种植基地,探寻黑木耳背后的致富奥秘。

盘坝村里,扩建的水泥路在延长;放眼整个丛塘水库下游,植被状况良好,灌溉水源充足,四周荒坡树木,山清水秀,气候适宜,大气洁净;田野里,72亩黑木耳场面壮观,尽管这些菌棒过了最佳采摘期,但当地的几名农户仍然在地里采摘到不少黑木耳……

“这里环境好,没有污染源,种植的黑木耳产量高、品质好。”王神耀告诉记者,曾经,这里的土地不是旱就是涝,自从水库和土地经过综合治理后,这里的田地既有水渠可以灌溉,又有水沟排水。

有了优越的自然条件,还需要党建引领,聚集人才,发挥农村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他们争做农村致富带头人。

新华乡党委书记周强告诉记者,新华乡在行政村党总支和自然村支部的基层组织建设上下功夫,引进富川天健食用菌有限公司推广食用菌产业种植。在盘坝村委注册由党总支书、主任、副主任为核心成员的盤圣农产品有限公司,成立由自然村支部书记、支委委员为核心成员的6个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运作模式,与农户签订合同,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并按50元/公斤的价格保价回收黑木耳,走订单农业产业扶贫的脱贫致富之路,让农户无后顾之忧,不断做大做强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把黑木耳种植发展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

走在前往盘坝村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路上,可见山脚下机器轰鸣,大型推土机和钩机正在为施工进料开山劈道,一条宽阔的道路延伸至丛塘水库。

时下,新华乡正在不断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扶贫、土地整治及后盾帮扶单位的项目资金近千万元,完成了基地“三通一平”建设,为食用菌产业的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中投资近350万元的土地整治项目,目前已完成基地道路、渠道和土地平整建设,完成投资17万元建设停车场1个,40米宣传长廊10个;投资30多万元完成3公里高压线路和变压器安装;投资100多万元完成大棚基地机耕路、挡土墙工程、25亩的大棚用地平整项目、管理人员板房、100米深的打井工程及供水设施、抽水泵房及喷灌设施;投资200多万元的进、出基地6米宽道路和投资90万元的排水隧洞项目正加快推进。

小小黑木耳,富了农户口袋子。今年,新华乡盘坝村引进的3家龙头企业与3个合作社联社之间签订了5份长期供销合同,让当地农户看到了新的致富希望。同时,新华乡与天润集团签订种植500亩的食用菌种植订单,届时建成的三条生产加工线,将解决近千人的劳动就业问题,带动500户贫困户脱贫。

新闻推荐

筑牢生命防护栏搭建脱贫致富路 富川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贫困村消除安全隐患

富川讯近日,富川瑶族自治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通往高宅村道路两旁安装凸透镜和安全警示牌共60面,修葺路面塌方挡阻墙120立方米,建设防护栏330米,消除了过往群众的安全隐患,为帮扶贫困村搭建...

富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川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