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喝水 谁掏钱 ——贺州西岭山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调查
甘剑伟 杨德尚 黎国杰
2014年底,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石林村的全昌余,领到了9000元的生态补偿金。他说,2015年的基本生活费有着落了。
与全昌余一起拿到生态补偿金的,还有西岭山自然保护区内的5000多名群众,每人每年1500元。
从2013年起,贺州市及所属八步、富川、钟山和平桂四县区,每年从财政拨出共1000万元,向保护区内的群众“购买”龟石水库的洁净饮用水,建立起“谁喝水、谁掏钱”的生态补偿机制。保护区内的群众生活有了保障,不再上山采伐林木,使西岭山绿树常青,冲沟里清水长流,龟石水库碧波荡漾。
“生命之源”滋养百万居民
7月,笔者走进位于富川西岭山的石林冲。清新的空气让人神清气爽。冲沟边丛林茂密,清水流淌。两旁山势陡峭如刀削斧砍,坡陡险峻,河谷深邃。
沿着崎岖的山路攀援。途中可看到丰富多彩的物种。海拔在500米下草丛居多。500-700米的河谷,有大面积方竹林,沟谷山坡上生长着茂密的交让木、罗浮栲和斑竹。再往上出现了绵石栎、鹿角杜鹃、米锥和大穗鹅耳枥等耐寒植物。
在竹阔混交林间,偶尔可看到黄腹角雉徜徉在小溪边。黄腹角雉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广西境内约有1500只,西岭山保护区内就有250只。除了黄腹角雉,西岭山还有金钱豹、红腹角雉、猕猴、水鹿、穿山甲、林麝、白鹇、果子狸等,迄今已知陆生脊椎动物有4纲27目86科165种。
西岭山自然保护区建于1982年6月,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14公里,总面积26.34万亩。保护区有完整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93.5%,各种森林和灌木林24.63万亩,蓄积量67.88万立方米。它是一座庞大的绿色天然水库,无数条小溪汇入富江,年径流量达1.74亿立方米,为广西第二大水库龟石水库提供了80%的水量。
龟石水库面积6万亩,蓄水量6亿立方米,被称为贺州市的“生命之源”,100多万居民从水库引水饮用,7.8万亩农田引水灌溉,50多座水电站引水发电。从富川连山镇栗下塘村大坝远望,龟石水库水天相接,烟波浩淼。水面上有一些翠绿的小岛,当地农民摇着小船张网捕鱼。近看,隐约可见水面下招摇的水草,一群白鹭在水面上飞翔。
富川瑶族自治县林业局副局长唐英文说,连山镇的群众民风淳朴,对“生命之源”十分珍爱。“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保护着茂密的大树,许多村庄至今还有古老的樟树群落,是著名的“樟树之乡”。
金峰村村头的两株樟树胸径1米多,树龄500年仍长着满树的绿叶。村庄的老樟树有100多株,农民起房子或修建道路自觉避开老樟树。村子有一棵已经枯死的樟树,其枝叶及树皮全没了,只留下粗大光秃秃的树干,村民们仍舍不得砍。
补偿机制缓解生态矛盾
西岭山石林冲两旁陡峭的坡地上,生长着茂密的杉木林。坡地住着石林村9个村民小组的260户人家。
富川朝东镇石林村委主任刘承亮说,这260户人家祖上从湖南邵东搬迁来,已经第四代了。听父辈说,当时人烟稀少,在浩瀚原始森林与野兽为邻,靠打猎为生。后来,为躲避战乱和“走土匪”,一些农民陆续进入西岭山深处安家。解放后,政府在山坡下划些地块,山民们种植玉米、红薯和桐油、山辣椒过日子,水田和旱地极少,生活很贫困。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里的人口猛增。为了生计,农民砍伐山坡上的杂木,种植了2万亩杉木和毛竹。每年采伐部分杉木、毛竹购买粮食。年复一年,采伐竹木成为了西岭山保护区内5000多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目前,西岭山保护区内的6个行政村,人工杉树林和毛竹林达8.2万亩。它集中在海拔600~800米的缓冲区内。保护区的面积由成立初的30多万亩缩减到26万亩。
随着杉树林等针叶林不断增加,常绿阔叶林不断砍伐,在客观上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影响了保护区的水源涵养功能。阔叶林遭受破坏后,暴雨来临极易引发山洪,造成整个水库大坝吃紧。干旱时,溪水断流,又造成整个水库的水量和水质下降,直接威胁着当地农民生产用水和贺州市居民生活用水的安全。
一方面西岭山珍稀的动植物资源要保护,贺州市100万民众要喝水、灌溉和发电,另一方面保护区内的5000多名林农需要伐木维持生存,矛盾十分突出。
如何缓解这一矛盾?2013年5月,财政收入比较薄弱的贺州市,决定建立西岭山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
政府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饮用龟石水库水源的市本级、八步区、平桂管理区及富川县,每年从财政各安排200万元划入生态补偿基金。同时发起保护“生命之源”公益活动,倡导社会参与龟石湿地保护,接受社会各界捐助。从2013年起,政府对西岭山保护区内的林农定额生活补助,每人每年发放1500元。
西岭山保护局副局长廖成亮说,2013年,为保护区内6个行政村5258人发放生活补助费788.7万元。2014年人口增加到5423人,共发放补助金813.45万元。补助金发放由富川县财政专户通过“一卡通”方式直接打入群众账户,剩余资金存放基金内。
贺州市对保护区内符合低保条件的群众,按照相关政策给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符合农村危房改造补助的群众及其子女优先补助指标。群众子女全面享受入园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补助、高中助学补助、大学新生入学补助等一系列政策补偿。
林农告别砍伐走出大山
石林村260多户群众,住在西岭山10公里的石林冲两旁山坡上,村委主任刘承亮正在装修新房。
刘承亮一家6口,平时很难聚在一起。儿子在外地承揽房子装修,孙子和孙女在县城上小学,吃住在学校,儿媳妇在学校旁租了一套房子照顾。他平时除处理一些村务外,与老伴守在山里,喂养些猪鸡鸭,享受山里宁静的生活。
刘承亮一家6口的生态补助金每年有9000元,家里有200亩林地,已划入了生态公益林,每年每亩补助14.75元,每年获补偿金2950元。他每月有800元工资,全年收入21550元,足够老两口生活。
孙子和孙女享受入学补助等一系列政策补偿,学费、杂费和住宿费全免,学校免费提供午饭。晚餐和儿媳每月400元的房屋租金需要用钱,每月1000多元,儿子装修工程赚钱,够一家开销。“以前采伐杉木和竹子,山高路远,采伐运输成本很高,收入才2万元。”刘承亮说,现在有两项生态补助,不干活收入也够了。
在石林村,两项生态补助金多用于安顿老人。村里200多名小孩在县城上学,享受入学补助等一系列政策补偿。
村里的青壮年不用上山干活,大部分到外打工了,也有从外地回来的。在石林冲口,笔者看到路上一辆大卡车,一位年轻人正指挥农民从地里装西瓜上车。
他是石林村36岁的党支部书记黄运奉。曾在广东等地打工,做水果生意,熟悉市场,前几年回家,黄运奉在山外租了300亩农田种辣椒、西瓜等,去年赚了10多万元。黄运奉说,种植高效辣椒、西瓜是一条致富路子。目前,已有几个农户跟他租地种沙糖桔等水果。
廖成亮副局长说,保护局计划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开展森林旅游,动员农民建设“森林人家”和“农家乐”等增加收入,并打算在缓冲区划出一些地块种植灵芝等林下经济作物。
在石林冲最底部,森林茂密,溪水潺潺,空气清新,是森林旅游的好地方。全昌余一家正忙着翻修房子,准备经营“农家乐”生意。
……
生态研究专家、广西林勘院副院长谭伟福说,洁净的水源是一种生态产品,贺州市在财政不宽裕的情况下掏钱“购买”,解决了西岭山保护区内群众生活问题,缓解了生态保护与林农生存发展的矛盾,值得称道、推广。
石林村林农反映,人工种植的杉木林18年了,希望采伐,至少收回成本。
谭伟福认为,西岭山人工种植的杉木,从缓冲区到核心区都有,如果再调整,保护区将变得支离破碎,不利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也不利于水源的涵养。他建议,对林农在保护区种植的杉木,应由政府购买林农杉木林的收益权,以16年为一个轮伐期,每隔16年购买一次,杜绝再砍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谁受益、谁负担”。
新闻推荐
本报富川讯10月19日,富川瑶族自治县福利镇白竹村致富能手李庆忠带领村民在菜地干活。他承包60亩土地发展无公害蔬菜、烤烟等产业,年盈利10万多元。今年,富川发挥致富能人的带头作用,做实产业扶贫“文...
富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富川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