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型城镇化的“力学”解读 ——以富川大深坝村、下湾村巨变为例

广西日报 2013-11-05 18:09 大字

本报记者 王万程

踏访富川瑶族自治县,有两个村的巨变,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富川莲山镇的大深坝村。几年前记者曾到大深坝村走访,那时大深坝村陈旧落后,没有一丝现代化气息。今天的大深坝村依托华润循环经济产业园,在华润的协助下建成60多栋新颖别致的农家新居以及村务中心、迎宾广场、琉璃湖等。去年,该村人均收入798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文明新村。

其次是富川柳家乡的下湾村。多年前,下湾村如大深坝村一陈旧与落后,整个村庄,没有一栋像样的楼房,泥墙屋和茅草房随处可见。然而,短短两年这个小村的巨变令人惊奇。村里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处处可见“飞檐翘角马头墙、玉题干栏万字窗、素瓦灰墙斜山顶、龙头凤尾伴太阳”的瑶族特色建筑,美观且文化气息浓厚。

更让记者惊叹的是,这两个小村的村民和城市人一样过着早起锻炼身体,晚上广场跳舞的生活。小村里,见缝插针地安装了体育器材,建造了休闲广场,甚至还有精致小巧的公园。身处此地,分不清城市与农村。

是什么原因让两个小村发生如此巨变?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这两个小村有何值得借鉴的经验?

1 这是幸运,更是必然

与这里的村民探讨新型城镇化建设,关于他们今天的成绩,他们认为“这是幸运,更是必然”。

他们是幸运的。央企巨头——华润火电厂、华润雪花啤酒厂就建在大深坝村前,这对深居偏僻山区的大深坝村来说意味着“款爷”就在身边。在大深坝村的建设中,华润不但资助该村数十万元,还资助上千吨水泥。

然而,这种幸运,又蕴藏着必然。

大深坝村辖6个村民小组188户825人。如何“傍”好这位“款爷”?一开始,村里的人意见不一。有的说,身边有“款爷”,吃穿不愁,要好好榨他们一身油。因此,在华润项目征地拆迁的时候,有些人铆足劲要钱。结果,因征地困难,差点导致项目“移位”。后来村民理清思路,“款爷”不是这么“傍”的,要借“款爷”之势兴本村之业。

“服务好‘款爷\’,瞄准机遇发展好自己的产业,才能让‘款爷\’带动我们发展,逼走‘款爷\’,我们就还是山旮旯里的小村庄。”大深坝村党员彭德松说。

他们协助政府帮华润征地,很快,华润火电厂、华润雪花啤酒厂先后开工建设。

2010年6月的一天,华润火电厂在持续的大暴雨中发生内涝现象,彭德松等人充分发挥自身熟悉地形的优势,积极做好村民思想工作,将内涝洪水由大深坝村果场、菜地中引入大深坝琉璃塘,为电厂解决了一大难题。

村民一边服务“款爷”,一边做好“内务”,兴自己的产业。他们用征地拆迁的补偿款,建设漂亮的农宅。随着电厂的开工建设,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大深坝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及时掌握本村房屋出租情况,向电厂及施工队提供房屋租赁信息。目前,在大深坝村租住的务工人员600多人,村民人均月收入增加100多元。

村民的热情,赢得项目方的信任,电厂用工优先招录本地人,使当地群众就近务工。目前,大深坝村有100多人在电厂务工。

依托华润项目的消费需求,该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种水果3000多亩,建规模猪场16个,年出栏瘦肉型猪1.2万头以上。现在华润的工作人员购买的大都是该村的水果,食堂用的也是村里出产的肉菜。

大深坝村还有更大的蓝图。“这么大的企业,员工有好几万,他们的亲属来了,住哪里?到哪里玩?玩什么?这对我们来说都是发财的好机会。”彭德松说。于是,他们在县里指导下,创新土地流转模式,通过由集体出资购买群众分散土地30多亩,统一规划设计建设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别墅型民居群。11月2日,记者驻足该村,惊叹于该村的巨变。两年前,这里还到处是低矮的小平房和草棚,现在,到处是具有瑶族特色的建筑群。

“肯定要赚‘款爷\’的钱,但我们靠的是服务。”彭德松说,“我们要共同繁荣。”

下湾村也同样有着这种“幸运与必然”。

支年2月,下湾村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广西“十二五”时期第一批整村推进的贫困村,自治区领导挂点联系下湾村的扶贫开发工作。一年多来,下湾村获得扶贫开发涉及产业培育、乡村旅游、劳动技能培训、旧村改造等9个方面35个项目,总投资高达8807.91万元。

如此重金扶持岂能不变?记者感叹“太幸运”。然而周边村民却说:“这不仅是幸运,也是必然。”

记者刨根问底找出其必然性。原来,去年初,自治区领导协调华润在贺州扶持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国家级贫困县”富川自然成了首选。柳家乡是富川经济相对落后的乡,于是他们把眼光投向柳家乡。柳家乡的下源村是相对贫困的行政村,他们敲定,就在下源村选择一个自然村开展重点扶贫工作。但下源村下辖5个自然村,开始的选择并不是下湾村。

下源村党支部书记陈玉山说:“开始选择另外一个自然村,但那个自然村的土地流转率低。而且,村民不配合,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规划的各种项目占用哪家的地,哪家就跳出来提天价条件,认为上面在这里开展建设不是帮助他们富裕而是占用他们的资源,根本没有办法开展工作,不得已才选择下湾村。”

下湾村有着非常淳朴的民风。下湾村支书莫有余说:“上面要求什么下湾村就配合什么,集体意识非常强,对上面规划的各种项目配合度高,村民的工作很好做。”

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处主任科员任晓勤长期驻在下湾村。他认为:“下湾村具有很好的开发基础,该村有土地1000多亩,100%完成流转,‘小块并大块\’,非常适合大规模规划开发。”

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非常正确。由于下湾村村民集体意识强,土地流转率高,在项目开展中,几乎没有遇到任何的阻力。很快,危房改造、村容整治、产业开发……一个个项目相继启动。村民自发自愿拆除危旧房及场地平整3万多平方米;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群众投工投劳1000多人次,主动无偿让出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林地、果园、菜园、宅基地等自用土地128亩;新建房屋104座,风貌改造97座;硬化村道2900米;新修机耕道3000米;新建引水渠、排污管道、污水处理池等配套设施;新建村大门、村部楼、敬老院、篮球场、鼓楼、接龙桥等一批公共基础设施。

2

要外力,更需内力

透过大深坝村与下湾村,重新审视我国新型城镇化问题,则能引发诸多思考。

纵览国内,对于城镇化有两种观点:一是人口不断向大城市集中,发展大型、特大型城市,这必然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更重要的是给环境承载力造成巨大压力,甚至导致环境不堪重负;另一种观点是发展小城镇,让小城镇吸纳更多投资,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让居民在当地就业、生活。要想达到这种目标,小城镇就需要有产业支撑。

大深坝村与下湾村则显然属于第二种观点下的产物。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都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都得到外力支持。大深坝村是因为华润的带动,而下湾村则得到重点扶持。

第二、他们本身都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可谓具备“内力”。大深坝村村民的意识转变非常快,善于服务于企业并借助其发展自身的产业。下湾村村民集体意识强,团结协作,具有包容性,愿意为集体不计个人得失。此外,这两个村得到外力帮助其发展之前,都100%完成土地流转。

记者在两村走访,外力对他们的改变显然不仅仅是村容村貌,还把村民的生活改变成“城市式”生活,村民莫天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莫天秀是大深坝村村民,比收入增长更让她欣慰的是,可以留在家乡一边挣钱一边照顾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莫天秀以前在广东、浙江打工,孩子留在家中,由爷爷奶奶看管。华润循环经济产业园进入后,莫天秀在电厂找到一份保洁工作,每天上着朝九晚五的班。

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园马路对面有两栋漂亮的四层楼房,这里是华润保安员夏三妹的家。夏三妹也是当地村民,毕业后她在深圳一家财务公司做业务,一呆就是3年半。后来,她结婚有了女儿,不想再出去打工。当家对面的华润循环经济产业园招聘保安的时候,夏三妹凭着自己的努力,顺利地成为一名在华润园区内上班的员工。她在华润宽敞明亮的办公大楼里上半天班,之后就可以回家照看一岁多的女儿。她家有近10间客房,出租给了华润的一些服务公司,每月可以收一笔可观的租金。

“在家门口上班感觉非常好,而且华润的工作环境也很好。”夏三妹说,如果没有华润,估计她还得去外地打工。

华润循环经济产业园中心区员工邓丽萍,之前在贺州市政府某部门工作。今年1月,她放弃贺州的工作,回到老家富川。“能在本地工作,又能在华润这样的央企工作,很自豪。”

华润的循环经济产业园除给富川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还创造了大量财富,使当地许多村民在农村拿着和市民一样的收入。华润循环经济产业园内水泥厂每年的物流就有四百万吨,为水泥厂长期服务的车辆有100多台,社会上拉袋装水泥的车至少200台,拉煤炭等各种原料的至少100台,这样算起来,为水泥厂服务的车辆至少有500台。这个庞大的产业链对当地的带动作用巨大。

贺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邹雪群把大深坝村和下湾村的巨变,比喻成新型城镇化的原子弹理论:“某些特殊的材料在受到中子轰击后,能够分裂成中子以及比其更轻的原子,从而产生巨大的能量。中子就是外力,而其本身是特殊材料,则是内力基础。”

外力与内力哪个更重要?任晓勤认为:“内力比外力更重要。如果内力好,即便得不到外力的帮助,也会慢慢发展起来。但如果有了外力的帮助,则可以让他们发展得更快更迅猛。希望政策向农村倾斜,引导更多的资本向农村转移。”

3

如何练好“内力”

外力可遇不可求,关键在内力。内力不断增强,亦能让农村快速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成为市民,富川的一批文明生态村便是鲜明的例子。

富阳镇铁耕村发挥集体意识强的优势,积极探索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田地小块变大块变平整,原来没有机耕道的修起机耕道,没有排灌沟的有了排灌沟,以前,耕犁不能转身、旱不能灌,涝不能排的落后农业生产设施都变了,初步形成“中间机械化,两头工厂化”的现代农业新格局。

将土地化零为整后完善路、桥、水、电、渠、林、园区等公共措施,充分整合资源,规划出“烟-稻”轮作种植区、水果产业园区、瘦肉型猪养殖基地、春烤烟集中育苗烘烤基地等四大产业片区,形成“猪-沼-果-菜”生态循环农业,促进该村向农业现代化、集中化和规模化发展,获得规模效益。

如今,该村香樟公园、瑶族戏台、九曲桥、玉带桥、赏荷亭、村大门已经建成,成为村内靓丽景观。

白牛村是富川葛坡镇马槽村委的一个瑶族聚居自然村,位于富川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是富川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该村有410人,其中共产党员27名。从2005年开始,该村就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广西卫生村”,“广西文明村”;2007年,该村被评为“广西十大特色农业名牌脐橙示范村”和“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2008年,该村村支部书记唐旺旗被评选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2011年又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由于发展底子好,又有一批素质过硬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加强引导,如今,白牛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已达1.2万元。村里无“黄赌毒”现象,邻里和睦相处,顾大局、讲文明、守公道的良好风尚蔚然成风。

洞尾村是富川白沙镇白沙社区的一个自然村,全村68户346人。昔日,洞尾村产业基础薄弱、硬件条件简陋、环境面貌脏乱。白沙镇党委、政府通过整合土地,全村建成人均0.5亩的水产品综合养殖区、水果种植区和精细蔬菜种植区,全村有近一半的农户从事竹鼠、黑豚等特色养殖业。在保护原有树林基础上,该村新种树木500多株、铺设草皮2000多平方米,完成全村的绿化和亮化工程,并专门聘请3名清洁保洁员,建立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去年该村被评为我区新农村建设卫生示范村。

同时,洞尾村加大文明新风宣传和国学道德教育,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文明生态户”和“好媳妇”、“好婆婆”等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功打造生态文明富裕和谐的新农村典范。

该县新华乡虎马岭自然村是自治区48个区定贫困村,有着丰富的瑶族文化底蕴,村子较完整地保存着传统的瑶族楼房和芦笙长鼓舞、木头狮子、武术、山歌等多种传统民俗文化,其中芦笙长鼓舞更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为传承和发扬瑶族长鼓舞,从2010年开始,新华乡党委、政府在该村建立瑶族长鼓舞文化传承基地,逐步建设以开发瑶族盘王节原生态祭祀文化和瑶族长鼓舞文化保护为重点的虎马岭瑶族风情园。来到虎马岭,品瑶家风味小吃,跳芦笙长鼓舞,体验瑶族婚恋习俗……这个集生态、休闲、度假于一身的乡村旅游景点叫人流连忘返。

这些实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练好内功的样本,但在练好内力的同时,他们仍在呼吁外力。

“我们需要企业进村,需要资金进村。”一名村民说,“虽然不少乡村建设得像城市一样,但由于村边的企业少,并不能实现所有人在家门口就业。因此,很多时候,村里的劳力还是要外出打工,村里还是空的。”

新闻推荐

农村“大喇叭”变奏曲 ——富川“逆向思维”开展农村远程教育观察

■特别报道本报记者王万程本报通讯员黎亮张燕玲“各位父老乡亲大家晚上好。水果,水果,没有水哪来果?今天,我给你们讲一项水果微喷新技术,利用这项技术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节水50~80%;由于采用较小水量浅浇...

富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川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