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道文化惠民的靓丽风景线 ——贺州市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城活动小记

贺州日报 2013-04-12 08:52 大字

□本报记者陈艳茗

“读不完儒家墨家道家/看不尽古道古都古刹/跟着老子孔子孟子修身齐家/看古往今来如何治国平天下……”在第十五届青歌赛广西选拔赛上,来自贺州市的90后歌手周彬以一曲《爱你风雅》道出了无数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不倦追求,也彰显了贺州市对文化事业的不断探索。承办央视“心连心”慰问演出获得成功、首次实施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首次推出《贺州原创歌曲专辑》、首开地级市承办全国书法小品展之先河、首次举办“大美贺州”玉石展……一项项举措、一次次突破,让贺州市在创建文化先进城的路途中收获累累硕果。

国学进万家仁爱满天下

2012年2月24日,全市机关单位在贺州广场举行以“国学进万家,仁爱满天下”为主题,以“以德育人、以孝和家、以文兴市”为主线,以“五进”为载体的“国学进万家”活动(机关)启动仪式,迈出了创建文化先进城的第一步。随即,全市各机关单位、学校、社区、企业、乡村纷纷响应,根据自身特点启动开展一系列国学教育活动。

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发放《论语》、《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书籍50万册,诵读国学蔚然成风,多部国学经典成为广大市民群众耳熟能详的修身箴言,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修正自身行为。

在昭平四中,学生每人都有一本《成长激励手册》,学生会把每周生活实践中体现仁爱、孝悌、谨信的小事记录下来,让家长和班主任根据记录给予激励和评价。“学习《弟子规》后,家里来客人,孩子不再害羞地躲进房间,而是主动给客人倒茶问好……”学生家长邱光谈及国学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变化,不禁啧啧称赞。

建惠民工程添文化亮点

贺州市在不断加大国学教育宣传普及力度的同时,还积极加强基层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扎实推进“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全面强化“共享工程”的公共服务功能,以文化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目前,贺州市总投资约2406万元全面开工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80个,总投资约403万元的169个农家书屋建设项目全面完成,“村村通”电视工程惠及千家万户,篮球场、综合活动室等公共场所为农民兄弟的业余生活增添了几多色彩。

贺州市以文化为民、文化靠民、文化惠民为理念,引导民间文艺活动从“穷开心”向“富娱乐”转型,实现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各县区大力挖掘弘扬瑶族文化、客家文化等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以专业文艺团体带民间文艺团体、团体带个体、骨干带会员等方式,帮助农村建立起一支“不走”的文艺人才队伍。富川瑶族自治县《印象凤溪》、八步区《大美黄洞》、仁冲村客家山歌等基层乡村文艺演出成为贺州乡土文化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抓精品创作促文化繁荣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贺州市在创建文化先进城过程中,以精品创作为载体,启动了各项丰富多彩颇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文化空前繁荣。市、县(区、管理区)开展“和谐文化服务行——千团万场”活动375场次,观众达75多万人次,组织各类广场文艺演出活动58场次。“在演出前,我们会结合各乡镇的实际,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编写新的节目,让文艺活动更贴近群众的生活。”八步区常青艺术团团长李军感言,一场场演出激发了群众的文艺热情,许多村民在结束后积极向艺术团提供创作建议,使文艺节目更富有艺术魅力。

几年来,贺州市创编的大型歌舞剧《瑶妃》登上自治区大舞台,摘得多项殊荣;《唐诗宋词里的贺州》、《鲜为人知的贺州故事》等一批文学书籍相继问世;摄制完成电视片《围屋春秋》;组织创作录制《我的母亲河》《国韵流芳》《客家阿妈》《莲花》等歌曲……大量极具贺州人文风情的作品不断被市民群众熟悉和喜爱,激发了市民群众的荣誉感、幸福感和自豪感,更为贺州市创建文化先进城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闻推荐

以督查促整改求推进 贺州市“清洁城镇乡村,建设美丽贺州”活动深入开展

本报讯(记者李岸群)4月以来,为全面深入推进“清洁城镇乡村,建设美丽贺州”活动,市清洁办注重抓好督查工作,先后4次分批分组组织督查组对各县(区、管理区)、市直有关单位进行了全面督查。通过督...

富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川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