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大地 壮美的诗篇 ——贺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本报记者黄世中
生态文明建设,这令国人为之瞩目的词组,首次出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
贺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后发地区的亮点。
亮点总汇:生态文明建设的篇篇诗行
——全市有林面积87.15万公顷,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3426.3万立方米,建成了姑婆山、大桂山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滑水冲等5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72.16%,居全区第一;
——完成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15万余座,沼气池入户率居全区首位;
——生态农业在全区率先建成了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成国家级、自治区级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区11个,农业生态旅游园90个;
——建成标准化基地65万亩,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地认定面积100.3万亩,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的农畜产品45个,获得地理标志产品认证4个;
——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无害化、产品营销品牌化的目标;
——全国第一个外向型林业改革试验区;
——全国第一个实现农村初级电气化地区(市);
——广西率先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地级市。
这篇篇诗行,行行都印刻着贺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浓郁的“标志”。
亮点展示之一:循环发展的生态林业
生态林业建设,贺州市历届市委市政府永不松手的“接力棒”。
“这片速丰林是我公司新发展的商品林之一,未来5年,我们公司以基地开发、林产加工于一体,力争实现9亿元产值的目标,不辱自治区林业厅授予的‘广西现代林业龙头企业\’的称号。”这是贺州市远高林业开发有限公司老总古远高对记者说的一段话。
贺州市远高林业开发有限公司,贺州市多渠道、全方位发展林业的一扇窗口。
透过这扇窗口可以看到,近年来,贺州市的林业种植每年以20多万亩的速度在递增。至2012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了87.15万公顷,在广西14个地级市中名列第四。
“贺州是原国家林业部在广西设立的全国第一个外向型林业改革试验区,经济循环化、基地集约化、科技带动化、加工园区化、企业龙头化、产品终端化、经营国际化。这是贺州循环型林业产业发展思路。”市林业局总工程师江明峻说。
“到2015年,贺州森林木面积要达到86.5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要达到72.50%,林业及关联产业年总产值要达到133亿元,初步形成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合理,区域优势明显,竞争力较强的新型林业产业体系。”贺州市“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这样描述。
这并非是梦。一系列加快林业建设的“组合拳”,收到的生态成效已经显现。
——至2012年,全市速生丰产林面积达到13万公顷,油茶、毛竹林、松脂林80.6万公顷,这两项指标在广西林业14个地级市中排列前茅;
——培育了新凯桦木业、东辉木业、桂巽板业公司等人造板制造龙头企业,形成了年产180万立方米人造板的梯级林产工业发展体系;(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林—畜”、“林—禽”、“林—菌”、“林—药”等发展模式成为贺州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2012年,林下经济突破了14.07亿元;林农人均林下经济收入达到1644元;
——林、浆、纸一体化的资源循环产业链条得到了有效对接;2012年林业总产值达到了92.71亿元。
亮点展示之二:扬名全国的生态农业
“猪—沼—烟”、“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灯—鱼”、“猪—沼—茶”贺州独创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这发展模式,打造了“中国脐橙之乡”、“中国李子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等扬名全国的循环型生态农业贺州“名片”。
——2012年,全市“一乡一业”乡镇发展了4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发展了54个、生态农业示范村发展了281个;
——通过无公害认证的农产品牌有20个、绿色食品品牌有4个、有机食品品牌有4个;
——获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广西名牌农产品3个、广西优质农产品8个;
——发展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3家;
——平均资产规模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15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6家。
“我公司的3000多亩亿健茶都种植在处于原始生态环境的山区,不喷洒任何农药、激素,公司产品先后顺利通过中国、欧盟、美国、日本的有机产品认证。”亿健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家之这样形容国内外茶叶市场的新宠“亿健茶”。
昭平,“中国名茶之乡”,贺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这个已经逐步成为全国茶叶集散交易中心的“茶都”,其生产加工的生态茶叶连续荣获“2007年世界绿茶金奖”、“2008年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等奖项。截至目前,该县茶园面积达16万亩,全县从事茶叶种植农户约3.5万户8万多人,2012年全县干茶产量达6800多吨,总产值近7亿元,农民人均仅茶叶一项的收入每年达1000多元。
“你看,我这个以“猪—沼—果”生态模式发展起来的水果村,已经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循环体系。”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镇木榔村党支部书记说。
富川,“中国脐橙之乡”。
走进“中国脐橙之乡”,就像走进绿色的王国。那一个接一个的果园,把城镇与乡村,把山岭与田野连成了绿色的世界。至2012年底,这个县的水果业以“猪—沼—果”的生态循环模式共发展了水果33万亩。今天的富川水果产业,已经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2012年水果产业产值达到了9.08亿元,农民人均水果单项收入就高达2837.5元。
贺州市的生态农业,发展势头迅猛。2012年,全市种植业总产值达到了740多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823元,两项指标分别同比增加5.81%和17.3%。
亮点展示之三:根植于生态之上的循环工业
工业经济要科学、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走绿色、生态、低碳、循环的发展之路。桂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贺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山清水秀的大地,纵横交错的河流,使贺州市水电资源的蕴藏量为广西之首。可供发电的水能蕴藏量达80多万千瓦。得天独厚的水电资源,为这家上市电力企业提供了发展壮大的契机。目前该企业已拥有投产发电100千瓦以上的水电站208座,总装机容量超过60万千瓦,在建的水电站有14座,总装机容量将超过1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20亿千瓦时,实现营业收入20.56亿元,上缴税收1.59亿元。
立足于现在,放眼于未来,贺州市正以开放合作的心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央企入贺。通过内扶外引、筑巢引凤、招大引强,积极培育绿色、生态、低碳、循环发展的新兴产业。
2012年,贺州市签订与绿色、生态、低碳相关的外来投资工业项目合同就达200个,投资总额超100亿元。被贺州人发展绿色、生态、低碳经济的热情所打动,华润集团来了,中国有色、中铝集团、中国纸业也来了。一大批大企业大集团与贺州结缘,看中的就是贺州市生态建设给工业发展夯实的根基。
目前,贺州市以华润电厂、华润水泥和华润雪花啤酒为主的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核心区基本建成。由于大企业大集团的进驻,贺州市已经初步形成了“电—铝”、“电—再生钢”的电力产业链;形成了“铝光箔—电子铝箔—相关铝产品”的铝电子产业链;形成了“板材加工—石材工艺品—粉体—高端化工产品”的大理石产业链,循环产业效益大幅提高。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了贺州生态文明建设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已经写在了贺州市电力、林产、矿业、电子、新材料等五大支柱产业和食品药品特色产业突飞猛进的历史扉页上。
新闻推荐
贺州讯日前,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环保厅下达2013年生态广西建设引导资金项目。贺州市昭平县故乡茶业公司有机茶示范基地项目、富川瑶族自治县柳家乡下湾村优质高效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等2个生态建...
富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富川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