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盘活土地资源 发展现代农业 富川以土地流转推动现代农业科学发展

贺州日报 2012-11-03 09:00 大字

富川讯“土地流转不仅能让我们农业大户‘吃大餐\’,还能让那些家里缺少劳动力的农户坐收租金。”近日,谈起土地流转的好处,富川瑶族自治县福利镇毛家村村民毛献初津津乐道。

这位地道的庄稼汉,不仅有一手种田垦荒的绝活,而且还敢想敢闯敢干。2004年,毛献初看到当地许多农民外出经商务工,村里大部分土地闲置,感到很可惜,就以每亩一年400元左右的租金,向村民租下40多亩土地,并逐渐引导村民以地入股。通过土地流转,他成了名符其实的农业大户,目前已发展蔬菜种植基地面积达150多亩。为了侍弄好这片“土宝贝”,他还在当地常年雇佣30多个村民管理基地。去年,他销售蔬菜获利150多万元,管理基地的村民也拿到了一笔可观的工资。在富川像毛献初这样的农业种植大户还有很多,他们都得益于土地流转的好政策。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机制是依法、科学、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关键。早在1997年,该县就制定了《富川瑶族自治县1997-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引导全县农村土地开发利用;2008年成立了“富川瑶族自治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并设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庭,完善了各项仲裁制度和仲裁队伍建设;2009年出台了《富川瑶族自治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合理流转,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截至2011年底,该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出租、入股、转让、转包、标包等形式流转土地面积达40万亩,分别占全县农用地总面积的21.4%和耕地面积的67.1%。

土地流转盘活了土地,解决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2009年,该县通过开展村屯集体内部土地经营权流转、置换,在富阳镇、福利镇、葛坡镇等三镇结合部8个村委,以片区经营方式整合流转土地8万亩,成功创建了第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前,涵盖福利、富阳、古城等三镇11个村委,整合、流转、置换土地面积达10万亩的富川第二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也正在建设之中。

土地流转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该县通过实施土地流转,许多特色村、专业村延伸了农业产业的“链条”和“触角”,探索出“政策推动、能人带动、产业驱动”的路子。1996年,该县葛坡镇白牛村首先以“集体统一开发,分户承包管理,小组协调生产”的水果合作生产经营方式,把承包到户的土地由村民小组重新回收,再重新招标,规模发展水果种植。“白牛模式”把土地流转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为村民致富开创了新路子。目前,白牛村水果种植面积2157亩,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

富阳镇铁耕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把土地流转、产业发展、新村建设有机结合,探索出由“土地流转共议制”、“产业发展片区制”和“公共资源配置集中制”组成的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铁耕模式”。目前,铁耕村土地流转面积达571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98.8%。通过土地流转,铁耕村农业生产实现了“两头工场化,中间机械化”,春烤烟、优质水果等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300元。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成熟,该县进一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农产品品牌,探索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走向市场化运作的“富川土地流转新模式”。

土地流转不仅壮大了特色优势产业,同时也带动了果蔬加工、物流等产业的发展。目前,该县通过土地流转,并按照“猪-沼-果(菜、烟)”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发展水果种植40万亩,蔬菜、春烤烟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23万亩和4万亩左右,2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户800多户,年出栏瘦肉型猪50万头以上,建成农业生态种养长廊三个;培育出区、市农业龙头企业12家,建成占地面积达1000亩的“富川特色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果蔬加工能力可达100吨/小时,年加工水果、蔬菜超过40万吨,年总交易额达6.5亿元,基本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邹雪群钟小辉唐理文)

新闻推荐

富川脐橙直销北京市场

富川讯近日,富川瑶族自治县为进一步拓宽市场,组织全县各大脐橙生产加工企业,在首都北京举行了“富川脐橙”宣传推介活动,与北京市四家大型果品销售企业签订了“富川脐橙”供销协议,并授予“富...

富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富川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