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模式迸出新活力 ——贺州市推进“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速记

贺州日报 2012-09-17 09:03 大字

本报讯(记者何丹)贺州市把实施“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作为实施党的文化战略的德政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工程,作为贺州市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民心工程,利用机制驱动和载体互动的新办法,激发了新活力,形成了“农民主体、社会合力、自我发展、常态管理”的实践模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强化农民主体培养参与意识

走到八步区贺街镇东球村村头就能听到“哪嗬咿嗬嗨”之声,该村盛行彩调,家家爱听,人人会唱。逢年过节,村里都搭台唱彩调,十分活跃。该村确定了建设文化先进村的目标后,激发了村民的自觉性,文化活动氛围越来越活跃,舞狮队、篮球队等文体队伍相继成立。2011年11月,村民自发筹集资金11万元,成功举办了为期一周的东球村文化艺术节,艺术节以彩调、歌舞表演为主,并组织开展卡拉OK赛、篮球赛等活动。该活动首开全区村级文化艺术节之先河。

强化农民主体,培养群众参与意识,是贺州市坚持“社会力量办文艺”和“市场运作兴文艺”的原则,吸引社会力量捐助兴办演唱会、书画展或其他各类文艺活动,鼓励社会力量通过主办、承办、协办等方式参与文艺活动,引导农民通过各种途径举办文艺活动。

形成合力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八步区黄洞瑶族乡有着丰富多彩的过山瑶文化,瑶族八音队4支,瑶歌队4支,瑶族刺绣队5支,瑶族民间歌舞表演队1支,从事文艺活动的人员近700人。为了提高过山瑶文化的演出水平,黄洞村邀请市文联和市舞蹈家协会专家对表演队的节目进行了全方位的策划编排。《瑶山五彩云》节目在广东连州举办的中国第八届瑶族盘王节瑶族歌舞大赛中夺得金奖;2011年5月,原生态节目《鼓动瑶山》到江苏常州参加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举办的“全国鼓舞鼓乐大赛”一举夺得表演金奖,同时获得国家级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文艺给瑶乡带来了名气,来自美国、法国、泰国、日本、越南等国内外的瑶族同胞、瑶学专家、学者、艺术家和大专院校师生到黄洞村交流文化。黄洞瑶乡,因瑶族艺术而闻名遐迩。

形成社会合力,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贺州市结合文艺村建设的“五有”规定,着力抓队伍,充分发掘散落在农村的民间艺人,以县级文艺团体带民间文艺团体,以团体带个体,以骨干带会员,帮助农村建立起一支“不走”的文艺人才队伍。着力抓活动,积极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下基层和文化广场等活动,加强广大文艺工作者与农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逐步激活新农村建设的文体氛围。着力抓场地,按照贺州市文艺家协会的专业特点,详细区分各文艺村的艺术特色,加强各类文艺场地建设,树起了一批地域特色鲜明的文艺品牌。着力抓产业,通过开发各类文化产业,加强对民间工艺活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促进自我发展激发文化热情

如何实现农村文艺的自我发展?富川瑶族自治县凤溪村的体会是:种子留下来,文艺才能传下来;腰包鼓起来,文艺才能兴起来;村容美起来,文艺才能旺起来;文艺活起来,旅游才能火起来。

村里的老人把办好剧团比作“种韭菜”,韭菜兜巴在地里留着,才能割了一茬又一茬。村办的剧团也如此,要想剧团能永久生存,得有人才留下来。而人才的培养和保存要靠一定的经济利益来支撑。旧社会时用“清明田”、“清明林”来补助剧团,解放后用集体经济扶持剧团,现在用旅游收入养活剧团。凤溪村以丰富的民族风情为依托,把瑶族刺绣、瑶族土纺、瑶族风情表演与自然风光整合开发,还投入60多万元兴建了瑶族吊脚楼演出场地,由村民们自己演出的《印象凤溪》每年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带动瑶锦瑶绣和瑶家土特产柑橙销售百万元以上。

有了人才和费用的保证,凤溪剧团就象园地里的韭菜一样活力旺盛。多年来,村委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文艺队员走了一茬又一茬,但文艺队的演出活动从未间断,真正做到了“人走歌留下,人老戏不断,百年鼓照敲,文艺彩旗飘。”

促进自我发展,激发文化自觉热情。在实施文艺惠民工程中,贺州市尤其注重推进文化的自我发展。近年来贺州市通过举办瑶族盘王节、客家文化旅游节和创建桂台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等形式,逐步打响了瑶族文化和客家文化品牌,创作出一批文艺精品,这些作品以展示农村生活为背景,以瑶族文化、客家文化为特色,完全适应当前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自觉热情。

加强常态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长期以来,在农村搞文艺,是个“只花钱、不来钱”的事情。“饿着肚子唱山歌,穿着补丁跳长鼓”没人乐意,只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文艺村才能生存下去,民间艺术才能传承和发展。八步区黄洞乡黄洞村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凡是参加上级文艺演出的,由村里补助误工费;对国家指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除足额发放上级补助外,本村配套补助一点;凡是本村艺人接受外来学者或游客采风或现场表演,可以收取一定费用;策划组织好瑶族工艺品销售活动,确保民间艺人的合法收益。这些措施让瑶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搞艺术”的好处,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自觉性大大提高。

贺州市把文艺村建设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项系统工程,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正确处理好政府、社会、农民三者关系,提出“政府主导、社会主办、农民主体”的基本思路,形成了“职能明晰、沟通顺畅、多方参与”的管理模式,培育了一批文艺村、文艺户,通过积极开展民俗文化、节庆文化、村落文化等活动,使文化精神逐步渗透到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并在农闲、节庆及地方民俗活动中展现出勃勃生机,为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新闻推荐

强化落实争项目夯实基础促发展 市教育局多措并举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扶持显成效

贺州讯近年来,市教育局以夯实教育基础、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和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为重点,以推进项目建设、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为抓手,强化措施,全力以赴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

富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川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