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建设农田水利 促进农民增收 ——富川破解农田水利建设难题发展现代农业纪实

贺州日报 2012-08-13 09:05 大字

□邹雪群钟小辉唐理文

如今,在富川瑶族自治县农田水利项目区,一条条笔直的三面光标准水渠纵横交错,农田灌排可随心所欲。

“前段时间发洪水,我们田里的水稻完好无损。这全靠修好了农田水利啊!”近日,该县富阳镇荻庆村党支书黎正科告诉笔者。农田水利是“三农”的命脉,是民生的命脉。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不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增加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实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覆盖农业大县。这是国家连续第九年出台中央一号文件指导“三农”工作。

据统计,富川农田面积达38.11万亩,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是制约该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该县县长陈华表示,富川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富民强县”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家惠民政策,整合各项资源,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用小财政办起大民生。

近年来,该县按照“片区化发展,产业化跟进”的农田水利建设总体思路,牢牢抓住国家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的大好时机,积极争取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金、流转土地、规模建设、统一标准、规范管理、形成合力、整体推进的工作步骤,全力推进农田水利片区化发展,做大做强做优脐橙、蔬菜、春烤烟、生猪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1年,该县农田水利项目区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34元,超出全县人均纯收入610元,同比增长26%。

该县通过贯彻落实国家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按照“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建设目标,建立现代农业示范片区发展规划体系;根据小农水重点县三年建设方案,明确集中整合目标、原则要求、投资方向、具体措施和资金监管制度,加大涉农管理部门资金整合力度。自2009年以来,农田水利项目区整合农发、土地整理、烟水配套、扶贫开发、村村通、水库移民和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2亿多元,带动社会投入项目区农业产业发展资金9.5亿元。

整合土地资源是解决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片区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该县白牛村、铁耕村土地流转、产业升级的成功经验让广大农民群众看到了土地整合带来的实惠,使广大农民群众从“要我流转”变为“我要流转”。目前,该县农田水利项目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用承包比例不变、权益不减、占补共担的新型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流转整合农田1.56万亩。通过把农户零星、分散的农田连片整合,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施工”的农田水利建设模式,将项目区建成“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

农田水利片区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2009年,富川被列为全区第一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这为该县全面掀起农田水利片区化发展注入了活力。2009-2011年,该县按照“整合资源、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建设要求,筹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5211.26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资金达2400万元。截至2012年3月,该县已完成小农水重点县三年的建设任务,累计完成渠道改造长达225.5公里,完成计划的164%,完成渠系建筑物改造571座,完成计划的312%。

在推进农田水利片区化发展的同时,该县立足片区特色,发挥片区优势,明确片区功能定位,确定产业发展重点,按照《富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要求,建设一批农田水利示范项目区,建成占地8万亩,涵盖富阳、福利、葛坡三个镇7个村委,以发展优质粮食、脐橙、春烤烟、无公害蔬菜和瘦肉型猪等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并辐射带动新华、麦岭、柳家等乡镇建成三个万亩生态种养长廊,吸引区内外一批知名农业企业建成富川特色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

“我们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农田水利项目的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原来无法灌溉的‘望天田\’,如今已变成了‘万元田\’,实现了‘水增效、田增产、民增收\’的目标。”富川水电局局长陈善群说。农田灌溉能力的提升使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升级,由单一的水稻种植,调整为“烟-稻-菜”、“稻-菜-菜”等轮作模式,推动全县水果、蔬菜、春烤烟、生猪等“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迅猛发展。

新闻推荐

迎难而上奋勇争先 ——贺州市攻坚克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黄世中上半年,在国内经济增长趋缓的形势下,贺州市经济发展的态势依然令人欣喜。上半年,贺州市完成生产总值155.3亿元,增长8.3%,比一季度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富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富川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