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活力,注入执政之基 ——广西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系列报道之三《中国组织人事报》记者 徐荷 窦克林

贺州日报 2012-06-26 09:07 大字

党的基层组织很有活力,基层党的建设做得很实。这是记者在广西采访时的深切感受。

农事村办、农情乡解、农家党校、结对共建、先锋承诺、“三边”党建、特色支部、双培双促、书记创新工程、基层党组织应急机制建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先锋示范城……

从南宁、百色、玉林到钦州、防城港、北海,我们看到,正是这些来自基层、来自实践、来自一线的创新创造,给广西党的基层组织注入了活力,显示出勃勃生机。

“这是广西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连续三年开展党组织建设年活动,建组织、建队伍、建格局、建制度,克难治薄、固本强基的成果。”无论是市、县委书记,还是组织部长,采访中带我们看的最多的是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带来的变化。

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

在广西有名的“兰花村”——玉林市容县容西乡祖立村立垌屯,记者看到,连绵百亩的兰花种植大棚内,郁郁葱葱生长着几十个名贵兰花品种。“这盆墨兰,有一个浙江客商出价一万元我都没卖!”兰花协会党支部书记指着一盆兰花兴奋地说。

兰花协会党支部成立后,杨建宗带领7名党员,引进先进理念提高兰花经营水平,多方筹资改善供排水设施,兰花种植发展很快。全屯75户居民,已有68户种兰花,仅此一项就为全屯人均多增收4500多元。

“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是广西近年来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的创新,也是新时期为了实现基层党组织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应运而生的。玉林市委书记金湘军告诉记者:“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建设就要跟进到哪里。”

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支部建在重大工程上,支部建在重点项目上,基层组织设置的创新已覆盖广西乡村、城市。

河池市金城江区,11个乡镇都成立了甘蔗产业党支部,实现了“支部建立在甘蔗产业上,党员活跃在蔗农群众中”。

在富川瑶族自治县,生态种养长廊范围内的5个行政村在家创业的79名党员重新组织起来,成立生态种养长廊党支部,还建立了脐橙、瘦肉型猪、烟稻菜轮作和农副产品销售等4个党小组。

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连绵千亩的养殖网箱上,设置红沙网箱养殖协会党支部,配以远程教育设备和书籍,成为养殖户学习生蚝养殖技术,提高经营水平的堡垒。

……

目前,广西已建立特色产业党支部744个,在359个重大工程上成立了党支部,(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设置了426个党支部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这些紧随经济社会发展触角而设置的党支部,已成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的新引擎。

在距玉林700多公里的桂西,与贵州交界的百色市北大石山区,跨省、跨市、跨县设置的联合党支部,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隔红河相望的乐业县尾沟村与贵州平华村是典型的“三边”(县边、市边、省边)交界村,一段时间,党支部涣散,跨区域事务难协调,村民经常因为移民补偿问题和网箱养鱼的边界问题发生纠纷。

经过乐业县与贵州册亨县协调,2010年5月14日揭牌成立的“桂黔跨省区域尾沟平华联合党总支部”,为两村40多名党员和近2000名村民带来改变——招来广西百洋集团投资,扶持两村群众共同发展网箱养殖致富;经过协调,贵州省双江镇平华村群众上学、看病、报销新农合款项等可就近在乐业县办理。

“跨区域联合党组织的建立,实现了区域党建‘联合零边界,服务零距离,发展零差距,覆盖零间隙’的目标。”乐业县委副书记陆海说。

构建跨区域联合党支部,带领“三边”地带的“困难村”迅速走上发展快车道,“三边党建”的示范效应正如涟漪般扩散。目前,百色市已在399个“三边”点,探索跨县域、跨省区域联合组建党组织。

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从特色产业党支部到跨区域联合党总支,广西积极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找出组织设置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最佳结合点,扩大了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也使基层党支部充满了活力和战斗力。

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

——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党员素质

“只要群众还选我,我就继续干。”站在气派的村政务服务中心楼前,石寨镇石寨村党总支书记钟志爽朗地说。

作为石寨村知名的“创业成功人士”,钟志在广东有自己的企业。成为党员并当选村支部书记后,他将企业交给他人管理,以超乎常规的“傻”劲,一头扎进了石寨村的发展大计中:20条村道全部实现硬化,引导10多户村民养猪致富,吸收20多名返乡党员、农民工在其创办的汽车美容部就业……有了钟志的石寨村,发展令人侧目!

把村里的经济能人如钟志一样培养为党员是广西实施“双培双促”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把党员培养成钟志一样的致富能人则是另一个方面。

“今天是市农业局的专家来讲怎么样把百香果种好,得找个前面的座位,仔细听听。”70多岁的北流市山围镇李村石根自然村老党员蒋邦海来不及吃午饭,就来到设在党员蒋经锋家的“农家党校”听课。距离预定授课时间还有半个小时,“教室”已人满为患,农艺师李金旺立即开始授课。

把培训送到家门口、送到田间地头,广西的农村党员自主培训方式创新受到了群众的欢迎。而每年投入巨资实施的农村党员大培训、村“两委”干部培训、农村党员技能大培训,成为广西增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三驾马车”。

2009年以来,广西每年投入7000万元,对108万名农村党员进行全覆盖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双带”能力;投入近6000万元,对7.7万名村“两委”干部进行大规模集中轮训,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投入1000万元,侧重对返乡农村党员开展“技能培训大行动”,帮助他们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基层党员的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实践中,广西从发展党员的源头入手,创新培训方式,实行全覆盖党员大培训,有效地提升了党员致富带富能力。

支部活动在网上,党员连在手机上

——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

2011年9月30日,台风“纳沙”使南宁全市普降大雨,上林县明亮镇华亭街甚至出现了洪水漫过居民半层楼房的险情。傍晚6时,南宁立即启动基层党组织应急机制,通过基层党建工作手机系统发出抗洪救灾紧急短信。

仅1秒钟后,华亭街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周达明就接到短信,立即带领“两委”班子成员逐家逐户排查,帮助20多户居民安全撤离、转移财产物资。而全市10多万名党员干部的有效行动,最终使南宁平安度汛。

“哪里出现危险,哪里马上就有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基层党建工作手机系统让我们做到了这一点。”南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雷应敏说。

基层党建工作手机系统是广西推荐基层党建信息化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区42万名村党组织书记、非公经济党组织书记、流动党员、大学生村官党员等已通过手机搭建起了信息沟通的连心桥。

基层党建信息化平台,不仅实现了把党员“联在手机上”,让党员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获取组织动态和信息,还把互联网充分发展成为党组织发动和组织党员群众的新阵地。

近年来,南宁市已投入997.8万元,依托现代网络技术,打造了集“党员服务、在线教育、信息发布、网上办公、互动交流、网络调查”等6大功能为一体共518个功能点的“绿城党旗红”信息平台。崇左市已建立8个信息平台、926个远程教育终端示范站点,实现了市委组织部与5万多名基层党员,市、县远程办与1000多名终端站点管理员实现手机短信互联互通。广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视频网、广西党建网、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三网”也已初步建成。

信息技术引入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点一下鼠标就可以实现党员网络动员”的强大效果。而这让广西的基层党组织在事故灾害、突发事件出现时迅速、自觉地启动应急机制,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撑起了保护伞。

——遭遇四次强降雨袭击,全市6个县(市、区)70个乡镇(街道)103万人受灾。2011年6月,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来宾市正是靠党建信息平台,4次启动应急机制,重点区域24小时党员值守,险情出现处党员冲锋在前,最终确保了平安度汛。

——遭遇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的最强降雨,县城瞬间成“孤岛”。2011年6月,身陷困境的凌云县立即通过手机短信、QQ留言等方式,启动了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应对洪水威胁的应急机制,创造了暴雨中心“零死亡”的奇迹。

——龙江河突发镉污染,含量超标约80倍。2012年1月15日,面对突如其来的污染事故,宜州市迅速通过网络、手机动员各级党组织,在短短2天时间,就组织300名武警和252名党员干部奔赴抗污一线。

“广西党的基层组织从组织设置、活动方式到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作用发挥的一系列探索和实践,跟上了时代发展,贴近了老百姓需求。”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周新建的话对党的基层组织创新做了最好的诠释。

(原载《广西日报》)

新闻推荐

西岭山下宏图展

□本报记者陈志永通讯员钟小辉唐理文“得知国家加大扶持力度,帮助贺州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我很欣慰,很高兴!今年是富川‘古城起义\’爆发65周年,我特别希望县委、县政府利用好政策...

富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富川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