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 润物无声 贺州市全力推进“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
本报讯(记者周吉品)“凤溪有水水长流,地老天荒歌不休,一支长鼓一壶酒,瑶人千载乐悠悠。”5月13日至14日,全市实施“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现场推进会在富川瑶族自治县召开,在作经验介绍时,来自该县城北镇凤溪村的文艺户陈永楣,用瑶族山歌作开场白,唱出了该村文艺的火红场面,引来了与会人员的阵阵喝彩。
凤溪村共1300多人,有九成是瑶族同胞,该村瑶胞自古就能歌善舞,村里现存的文艺队前身是凤溪祁剧班。村里的老人把办好剧团比作“种韭菜”,说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年年都有新鲜菜吃,是因为韭菜兜巴在地里留了下来。为把剧团办好,该村高度重视村级文艺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以前的用“清明田”、“清明林”补助剧团,到解放后用集体经济扶持剧团,再到现在用旅游收入养活剧团。有了经费的保障,尽管村委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文艺队员走了一茬又一茬,但文艺队的演出活动从来不会间断。用陈永楣的话说就是“人走歌留下,人老戏不老,百年鼓照敲,文艺彩旗飘。”
“如果说过去我们办剧团是‘穷开心\’的话,(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那么现在已经转型为‘富娱乐\’了。”陈永楣说,他们村把瑶族刺绣、瑶族土纺、瑶族歌舞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民族风情旅游业。由于他本人精通二胡等乐器,妻子翟绍盈爱唱彩调,儿子陈天军擅长吉他演奏,媳妇杨丽云、女儿陈美艳都爱好声乐,作为当地的文艺户,他们已成为凤溪民族风情艺术团的骨干,不断繁荣着乡村的文化。
其实,像陈永楣一样的文艺户,贺州市共有30户。今年1月,自治区文联命名贺州市八步区黄洞瑶族乡黄洞村赵县英等30户为全区“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文艺户,同时命名的还有20个文艺村。首批命名的文艺村,如仁冲客家山歌村、黄姚美术书法村、黄洞民间艺术村、英家戏曲彩调村等,将文明村创建活动乡村风貌改造工程与“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结合一起抓,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扩大,文化相关产业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实施“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过程中,贺州市牢记“惠民”宗旨,通过整合黄洞民间艺术村的瑶族文艺特色、自然人文风貌、民间文艺队伍等文艺资源,策划编导了一场实景演出《大美黄洞》,并由当地瑶胞组成的民间文艺队将这场演出呈现给各方来客。自文艺和旅游兴起后,该村的麻竹、生姜、八角、香菇等特产和瑶族服饰、瑶锦瑶绣、瑶族凿花等文艺品受到了游客的青睐,一套原始手工制作的过山瑶服饰可以卖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可以说,文艺和旅游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据了解,在实施“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的实践中,贺州市注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程相结合,在第一批命名的文艺村中有大莲塘蝴蝶歌村、虎马岭长鼓舞村、黄洞瑶族民间艺术村、仁冲客家山歌村、水口麒麟马村、黄姚豆豉工艺村等,这些村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同时,将发展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相结合,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黄姚,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秀水,瑶族文化传承基地——黄洞,客家文化传承基地——仁冲,彩调传承基地——凤溪等进行重点打造。这些村屯都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景区,文化产业正逐步拓展,当地农民的收入也将不断增加。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何丹)记者从市招生考试院了解到,今年贺州市普通高考报考人数为11023人。其中理工类为5716人,文史类为5307人。全市报考人数比2011年减少289人。据了解,市辖区与各县的考点均已...
富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川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