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农村的坚强堡垒 ——记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镇铁耕村党支部
□本报通讯员黎亮
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镇铁耕村党支部以搞好规划明方向、土地流转奠基础、党员带头抓产业、干群合力建新村的“四步工作法”,成功探索出了社会主义生态新农村建设的“铁耕模式”。2009年以来,铁耕村先后荣获“广西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示范村”、“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妇联基层组织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10年,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马飚,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际瓦等领导先后到铁耕村调研,对铁耕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予以了高度评价。
推行支书承诺制,强化班子动力
铁耕村全村共7个村民小组,248户,1067人,其中村“两委”干部5名,村民小组干部7名,党员23名。铁耕村党支部从2008年开始实行支部书记承诺制,支部书记每年都代表支部班子向党员和村民作出发展承诺,并在村里进行公示。通过支书“提”诺、镇党委、党员群众代表“审”诺、公开“定”诺、督促“践”诺、年终“评”诺等方法,把支部工作置于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有效地增强了支部书记的履职意识,统一了支部班子的工作思路,增强了支部班子的工作动力,提高了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2010年,村党支部承诺的村容村貌改造、人畜饮水等5件实事全部兑现。
搞活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
铁耕村辖全村耕地面积5780亩,其中水田1560亩、旱地4220亩、宜林宜果荒坡地3200亩。虽然说土地资源丰富,是一个“不差地”的村子,但是由于大量的土地零碎分散到各家农户,闲置土地也比较多,严重制约了全村的经济发展。铁耕村党支部渐渐认识到:只有通过土地流转将各家的土地集中起来连片开发,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才能充分发挥铁耕村的土地资源优势,实现从“不差地”到“不差钱”。思想统一后的村党支部班子说干就干,发挥村党支部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进家入户作群众的思想工作,打消群众的顾虑。在村党支部的多方努力下,实现了土地和谐流转。2008年,铁耕村被评为“广西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示范村”。目前,全村土地流转面积达571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98.8%,涉及农户248户,占全村农户的100%。在土地流转后,村党支部围绕生产连片开发目标,积极争取烟水配套、小农水建设和小流域治理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初步形成了“田成方、树成荫、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农业格局。
培育主导产业,实现强村富民
在搞活土地流转后,村党支部紧紧抓住培育发展主导产业是实现强村富民这一关键,提出了“11510”(人均实现1亩烤烟、1亩油茶林、5亩优质水果、10头瘦肉型猪)产业发展思路,带领党员和群众真刀真枪地发起了产业发展攻坚战,并发挥致富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将26名党员组织起来,按照产业分布分成水果生产、烤烟生产、瘦肉型猪养殖、油林茶生产等4个产业党小组,将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引领产业发展。目前,全村烤烟种植面积达1160亩,种植优质水果4200亩,油茶林610亩,年出栏瘦肉型猪5000多头,成立了烤烟、水果、油料3个专业合作社,形成了水果、烤烟、油茶林和瘦肉型猪养殖四大主导产业“四箭齐发,四轮驱动”的良好发展态势,初步实现了“11510”目标。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6100多元。
抓好风貌改造,建设文明新村
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和群众广泛开展“三好”(即好青年、好媳妇、好家长)评比、“双学”(即学文化、学技能)竞赛和“三无”(无毒、无赌、无盗)村屯创建等活动。同时还邀请专家对村容村貌进行了科学规划,制定了铁耕村容村貌发展规划。2010年在县里的帮助下,铁耕村全民投入大力开展民居改造、村屯街道、公共设施、旅游景区、人饮工程、一池三改、村中排污治理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到目前,铁耕村按照规划实施民居改造拆除了杂、危房145间,村里的香樟公园、瑶族戏台、九曲桥、玉带桥、赏荷亭都已经建好。
如今走进铁耕村,平坦宽敞的环村水泥道路,果满枝头的连片橙园,雄伟壮观的村庄门楼,古樟成荫的农村公园,一栋栋整齐而独具瑶乡特色的青砖民房,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与古朴文明的村落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富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
新闻推荐
近日,富川瑶族自治县通过悬挂标语、制作专题宣传栏,发放资料等形式宣传林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活动当日,共解答前来咨询疑问群众300多人次,发放安全生产资料、手册、防火知识图册等各...
富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富川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