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十一五” 拼搏不寻常
林 婕 邓 露 廖煜彧 文/图
富川瑶族自治县,深居桂湘粤三省(区)交界处,是广西名副其实的“瑶族边城”。借助“十一五”,仅仅五年,“瑶族边城”富川砥砺奋进谋发展,浓墨重彩绘蓝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成就。五年,瑶乡壮美如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提前实现;五年,富川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巨变,请看——
情系瑶乡鼓干劲
领导的关怀让富川人民感受到了巨大的鼓舞!
饮水思源,富川人不会忘记他们在这片热土上倾注的心血。
富川,一片1572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尽管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她已今非昔比,人们为她的发展变化欣慰和自豪。在5年的发展历程中,富川的快速崛起倾注了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心血。仅2010年自治区领导就多次亲临富川调研和指导工作。2010年9月26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深入华润水泥厂、火电厂视察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富川核心区建设进展情况。2010年5月16日,自治区主席马飚到富川指导城乡风貌改造及新农村建设工作。2010年6月5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际瓦到富川视察基层党建工作。2010年10月28日,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北海到富川视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贺州市市委书记彭晓春、市长白希等更是多次深入富川基层调研和指导工作。领导的重视和关怀,让富川人民看到了发展的光辉前景,感受到了巨大的鼓舞!饮水思源,富川人不会忘记。
工业发展令人惊
引进央企巨头华润: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富川核心区建设风生水起,正引领贺州发挥后发优势、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趋势。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幅增长,由2005年的13家增加到2010年的32家。
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了“一轴三区”、以电力、建材、烟辅材料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多元格局。
常言道:“无工不富。”富川坚持把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工程,以规划建设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富川核心区为重点,大力发展工业生态循环经济,取得显著成效。
回眸“十一五”,富川工业变化惊人。5年前,富川几乎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大企业,而现在,贺州新兴的工业大企业几乎都集中到了富川。富川全县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13.0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7.03亿元,年均增长15.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年均增长37.6%,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40.6%增长到2010年的61.9%。
富川工业风生水起,生态循环工业发展初具规模。2010年,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富川核心区的规划建设被列入自治区重大发展战略并全面启动。目前,核心区内总投资13亿元的华润富川水泥厂一期工程顺利投产并满负荷生产;总投资150亿元的华润火电厂于2010年4月获得国家核准可望于2012年6月建成发电;总投资5亿元的华润雪花啤酒厂即将落户……富川核心区的建立,正引领贺州“发挥后发优势、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趋势。
规模以上企业做大做优。真龙彩印原有骨干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威龙化工企业通过异地技改不断壮大;桂湘粤果蔬加工物流中心从无到有,2010年底实现100吨/小时加工规模。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由2005年的13家增加到2010年的32家。
园区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2008年,富川审时度势组建成立工业园区管委会,先后投入基础建设资金1.5亿元,储备发展用地5000亩,规划建设了以省道富八二级公路为轴,富阳、莲山、白沙三个工业园区产业互补、竞相发展的“一轴三区”富川工业集中区。目前,已初步形成以电力、建材、烟辅材料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多元工业格局,被确认为自治区B类产业园区,2010年,入园企业达1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家,工业园区实现产值12亿元,增加值4.8亿元,实现税收1.2亿元。
农业助推农民富
要“县强”更要“民富”:“工业强县”战略与“农业富县”战略比翼双飞。
实施品牌战略:“小脐橙”撬动“大经济”引领“小县城”走向“大世界”,富川脐橙享誉国内外。
土地流转“转活”现代农业一盘棋,缔造农业发展的“富川模式”,富川经验成自治区楷模。
常言说:“无工不富,无农不稳。”踏访富川,发现富川的农民都比较富有,家家建了小楼。在广州、香港、澳门等地,可常听见当地人们谈论富川的脐橙好。富川——“县强”与“民富”比翼双飞。富川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大力实施“农业富民”工程,而要具体谈他们的农业发展经验,必少不了谈土地流转。富川在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县、乡(镇)、村三级组织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和“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鼓励农民合理流转土地经营权,加强土地资源整合开发,形成了“两头工场化、中间机械化”的农业生产格局,建起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前,该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35万亩,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盘点富川的农业建设,精彩无限,亮点多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加快发展。脐橙、烤烟、无公害蔬菜、瘦肉型猪、禽鱼立体养殖等特色农业遍地开花。目前,该县百头以上猪场536个,年出栏生猪60万头以上;烤烟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3万亩以上;水果总面积达到35万亩,比2005年增加18.1万亩;农产品品牌创建取得重大突破,如2006年,该县“富江”牌脐橙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莲山镇万亩脐橙基地、立新农场脐橙生产基地通过国家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2009年富川脐橙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使用,2010年,获得“中国脐橙之乡”称号,目前脐橙面积21万亩,比2005年翻了3倍;无公害蔬菜复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富川,荣获“中国特色农业百强示范县”。“一园两廊一中心”成为富川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城乡风貌换新颜
统筹城乡,城乡风貌改造让外来者忍不住说:“哇噻!太漂亮了!”
将瑶族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中,致力将富川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经济繁荣、特色突出”的瑶乡明珠。
全区新农村百村建设示范工作现场会在富川召开,富川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成自治区新农村建设新标杆。
统筹城乡发展是破解“三农”问题,是实现富川城乡一体化的根本途径。“十一五”以来,该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县域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前不久,富川举办脐橙节,来富川采访的一位中央电视台记者走进富川,惊讶地说:“哇噻!太漂亮了。”在城市建设上,富川围绕建设“生态良好、经济繁荣、特色突出”的瑶乡明珠目标,开展了县城立面改造、路网管网建设、“一江两岸”景观打造等10大项目建设,相继完善了凤凰山公园、瑞光公园、游泳馆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此外,开工建设了富饶、景园等5个住宅小区,城东新区完成征地拆迁,迎宾大道全面拓宽、绕城公路相继建成通车,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县城框架进一步拉大,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富川还以“瑶族长鼓舞”“瑶族蝴蝶歌”等两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瑶族建筑特色为创作原型,建立了长鼓、蝴蝶等标志性街景建筑;突出了瑶族民居“飞檐翘角马头墙、玉题干栏万字窗、素瓦灰墙斜山顶、龙头凤尾伴太阳”的建筑风格,进行了具有富川民族特色的墙面改造面积达15万平方米;按照硬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四化”建设标准,对进城迎宾大道和凤凰东路进行改扩建,在主街道两旁新种大樟树、桂花树和银杏树等路树,而且,还将瑶族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中,安装瑶族花炮灯、长鼓蝴蝶双臂灯、长鼓蝴蝶高低臂灯、中华脐橙灯等路灯;在乡村建设上,富川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如今,富川城乡全面改观,涌现出铁耕、竹稍、白牛、凤溪、茅厂屋等30多个果香景美富裕和谐的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0年4月28日,全区新农村百村建设示范工作现场会在富川召开,富川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成为自治区新农村建设新标杆。
“民心工程”看得见
五年来,富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1%。
五年来,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2.8万。
五年来,新增城镇就业1万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富川坚持把执政为民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重视和改善民生,深入实施10项“民心工程”,切实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谱写了一曲曲执政为民的颂歌。五年来,富川大力保障改善民生,农村城镇低保、养老保险、阳光工程培训等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不断完善,10项“民心工程”扎实推进,各项实事工程实施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富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4%。“十一五”期间累计安排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发展财政经费7.75亿元,使富川瑶族蝴蝶歌和瑶族长鼓舞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县参合率达90.7%以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显著,五年新增城镇就业1万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2.59万人次,新增劳务输出3.07万人。
党建创新出成效
把党组织建到自然村,把党小组建到产业链上,延长党建触角,激活党建细胞。
创新推行了乡(镇)党委、县直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制度。
把党建与党员干部选任捆绑,在抓党建的基础上抓干部,开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民主竞争上岗。
抓党建,是抓好一切工作的核心,没有好的党组织,就不可能有又好又快的发展。富川提出把党组织建到自然村上、建到产业链上、建到所有行业所有领域的最前沿,以便抓好党建“固本强基”工程。延伸党建“触角”,富川积极创新设置基层党组织,把党支部建在自然村上、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在引领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上,扩大了党组织的覆盖面。今年,全县建立产业党支部16个,建立产业党小组216个。激活党的“细胞”,富川按照“书记抓、抓书记”的党建工作一把手工程理念,制定推行了乡(镇)党委、县直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制度,全县12个乡(镇)党委书记和34个县直单位党组织书记就党建工作目标公开承诺510项,目前已兑现承诺483项。此外,深化拓展“先锋同行,结对共建”活动,组织85个县直机关党支部与155个农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形成了党建工作城乡联动、机关与基层联动、党组织与群团组织联动,构建起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在机关党员和农村党员中分别开展了以“学习钟世才,争做六表率”和“六争当”,即:争当基层党建的“责任人”、争当产业发展的“落实人”、争当农村稳定的“守护人”、争当服务群众的“贴心人”、争当弘扬正气的“带头人”、争当廉洁自律的“清白人”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增强了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富川把党建与党员干部选任捆绑,在抓党建的基础上抓干部,开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民主竞争上岗。先后拿出乡镇派出所所长、教育局副局长、广电局副局长等74个正、副科级领导职位,通过广推优选等方式进行公开选拔,使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走上了领导岗位。
综合实力上台阶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农业主导”向“循环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变。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一二三”变为“二一三”,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136”(即建设好一个“洁齐美”县城,规划建设富阳、莲山、白沙3个工业小区,突出抓好电力、彩印包装、水泥建材、脐橙、烤烟、瘦肉型猪6大支柱产业)发展战略和“生态立县、产业强县、人才兴县”战略,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走符合县情的发展路子,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展现腾飞之势。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回首“十一五”,富川经受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面对旱涝、冰冻灾害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种种困难,全县人民凝心聚力、创新开拓,收获了巨大的成功和喜悦。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一二三”变为“二一三”,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经济结构由农业为主向工业主导格局转化。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乔晓莹本报通讯员梁达政“我市于近期启动了第一届‘贺州英才奖\’、第六批‘优秀专家\’和第一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表彰工作,计划投入资金70万元,表彰‘贺州英才\’3名,每...
富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富川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