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肥,自动灌溉 一人轻松管理两个棚

农村大众报 2021-11-23 14:46 大字

农村大众报郓城讯(记者周桐通讯员郭琳刘小翠)11月14日下午,在郓城县李集镇大杨集村,午后的阳光透过拱棚照射到竞相开放的草莓花上,种植户徐长伟告诉记者,他种植了两个大棚的“雪里香”草莓,共占地3亩,他一个人就能打理过来。

一人轻松管理两个大棚,除了徐长伟具备一定的种植经验外,大棚里的高科技设备也帮了大忙。

据徐长伟介绍,他引进了立体草莓栽植设施,该设施由槽体支撑骨架、钢丝网槽、无纺布、黑白膜、基质及给回液管路组成,将草莓种植由平地转移到空中。草莓住“楼房”,一方面方便劳作和游客采摘,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土地利用率,增强了土壤的透气性。为了不影响果子所受光照,徐长伟只搭了两层立体栽培架,在行距株距不变的情况下,比平地栽植多种30%左右。

大棚还引进了智能配肥设备。徐长伟站在设备前,拿出一张卡一刷,便打开了系统。徐长伟介绍:“设置好不同作物在不同时期所需要的营养比例,设备自动按照比例配肥。配好之后的肥料经过机器自动称重,直接就能用。”智能配肥系统配出来的肥料,营养均衡,经水肥一体化设施,直接输送到土壤里,草莓苗可随时吃上“好饭”。

大棚里,几个绿色的罐子格外显眼。徐长伟介绍,这是他引进的水源过滤系统,过滤后的水同样通过水肥一体化设施实现灌溉,滤出的杂质则经过管子直接排出棚外。大杨集村紧挨黄河,土壤偏碱性。过去,种植户灌溉直接用井水,经检测,井水碱性偏大。“碱性土再浇灌碱性水,肯定不行,作物吸收水分和吸收养分的能力大大降低了。”徐长伟想到了过滤井水,从而引进了这套设备。

灌溉水经过滤后,杂质变少,pH值为6.0,呈弱酸性,有效中和了土壤的碱性,有助于大棚草莓生长。

住在“楼房”里的草莓“吃好饭”“喝好水”,果实的平均糖度到了15以上,最高可达20。徐长伟笑着告诉记者,大棚刚进入采摘季,行情很不错,照这样下去,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引入先进的设备,不仅节省人力成本,还提高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未来,这将是果业提档升级的途径。”徐长伟感慨道。

新闻推荐

智能水表进农户 群众畅饮“幸福水”

“自从安上智能水表,我们村用水问题得到了全面解决。”11月15日,在郓城县张营街道办事处后彭庄村,村民对前来检查水表的郓城...

郓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郓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