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公堂 ●菏泽地名前世今生●
郓城县西南二十公里处,有一个村子叫吕公堂。
为什么叫吕公堂村,谁是吕公堂呢?原来,很久以前,村的西北角有个吕公堂庙。吕公就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
抗日战争之前,吕公堂庙有两进大院。大门朝正南,两边各有一个小门,进大门是一片空地,过了二门就到里院。里院有三间大厅,大厅东西各有三间配房。大厅正中是吕洞宾像,上面有一匾额,写着“纯阳真人”四个金字。吕洞宾是坐像,四壁都有壁画,正墙上画的是“渔樵耕读”。庙院内有三块石碑,一块在二门外东边,一块在二门外西边,另一块在大厅东头走廊下面。据二门外西边的石碑记载,吕洞宾是唐朝人,本姓李,是皇帝的本家,名琼字伯玉。他十岁就会写文章,十五岁又学剑术,二十岁参加科举,屡考不中,直至五十岁才考中进士。
吕洞宾后来因避战乱,带着妻子到山中居住。山中只有他夫妇两口人,故改称姓吕,常来往于岩洞之间,名为岩,号曰吕洞宾。妻子死后剩下他一人,又自号纯阳。后在山中遇仙人汉钟离,得道成仙。成仙后漫游于名山大川,不少地方留下了他的足迹,这村庄就是他游历过的地方。
二门东的大石碑是明朝崇祯年间立的,碑上有石刻碑镂。据碑文记载:吕公堂庙初建于五代时的后周。宋、元、明各朝代都曾修葺过,庙中香火颇盛,远近求吕洞宾保佑驱灾免难者络绎不绝。
据殿东石碑记载:清同治年间,黄河决口,庙被大水冲坏,光绪初年重修,碑文是翰林张星吉书写,陈述修庙经过,还说“正东西配房设立学馆,学子肄业其间,春涌夏弦,洋洋盈耳:想亦仙人所乐闻者!”1935年,庙毁于大水。1938年由村民集资修建大厅三间,未设神像,也无壁画。祈祷者只是烧香焚纸,对空礼拜。
迄今,吕公堂庙已有上千年历史。吕公堂村里的百姓,对吕洞宾一向崇拜信仰。遇有早涝匪患,便向吕洞宾许愿唱戏以保平安。
传说吕洞宾很灵验。民国元年到民国七年(1912-1916年)地方上土匪很多,经常进村杀人抢物,无恶不作。有一天,土匪准备攻打吕公堂村,先派探子进行侦察,只见寨墙每个垛口上都有扛枪站岗放哨的,原来村里早有防备。回去急忙报告,土匪再也不敢攻打吕公堂村了。吕公堂村哪有那么多青壮年把守垛口?原来是吕洞宾显灵了。
以前,每年四月初十庙会,四月十一庙里香火大会,四周村庄的人都来赶庙会烧香,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有一年的庙会上,吕洞宾再次显灵。有个卖竹帘子的,刚铺下摊子,人们都围了上来,这个挑那个拣,卖竹帘的一时应付不过来,很是忙乱。这时,有个慈祥的老头挤到里边对他说:“我走路困了,想在你竹帘上睡一觉行吗?”“行!行!”卖竹帘的是一个善良的老实人,他一边答应,一边把竹帘铺好,老头就睡在上面了。一觉睡醒,老头打个哈欠连句感谢的话没说一句就走了,有赶集的人还埋怨老头不近人情,卖竹帘的人宽厚的笑了笑没有怨言。当卖完一捆竹帘,拉起老头睡过的这捆,看到每个竹帘上都有一个吕洞宾像,惊喜万分,原来这老头是神仙吕洞宾,庙会上的人都很惊奇,整个庙会都传着吕洞宾显灵了。
因为珠帘沾了仙气,人们争相抢购带有吕洞宾画像的竹帘,一时供不应求,卖竹帘的把价钱提高一倍,一袋烟工夫又卖完了。
历经风雨坎坷,沧海桑田,人们对神仙吕洞宾的尊崇没有变,吕公堂的村名也一直延续到现在。魏建国
新闻推荐
自元末之后,黄河又出现向北决口改道的趋势,洪水流向穿越会通河,使漕运不能畅通。元惠宗(顺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黄河于今兰考...
郓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郓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