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老照片的回忆

菏泽日报 2020-10-27 08:58 大字

□王晓惠

在娘的相册里,一直珍藏着一幅老照片,父亲、娘、我、弟弟、妹妹,我们一家五口人。这张老照片拍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今天翻出来这张照片,再看看满头白发的父亲与娘,泪流不止……

父亲兄妹七人,爷爷早逝,奶奶独自把他们抚养成人。父亲从小吃苦,宽容、感恩、厚德,过惯了苦日子。可他骨子里不愿意再像父辈那样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了,于是勤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一中,再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山东商业学校。毕业后,分到郓城副食品公司。1984年,副食品公司烟酒行业分家,父亲受命组建郓城烟草公司。

父亲工作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记得小时候父亲组建烟草公司时,乡镇上都开设有烟草批发部,那时候搞批发挺挣钱,可父亲约束我们家亲戚不能有一个做烟草批发的,甚至没有一个亲戚开零售门市部的。

父亲一身正气,虽两袖清风,可他却乐意帮助别人。在我们村上他有个同学,与他年龄差不多,但辈分比父亲长,有三个孩子,日子过得很苦。父亲不忍心儿时的玩伴生活贫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拿出来五十元钱,帮助他买了些自行车零件,让他补胎修车赚点钱。今年春节前,在小区门口见到了父亲同学的女儿,她说,她认得我。我惊问原因,她说,我们家里的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老二哥,是他帮助了俺爹,才让我们有了今天的生活。

父亲没有什么壮举,生活的点滴无形之中就影响了我们姐弟三人。娘把父亲上班时候获得的荣誉证书、奖章装满了一个手提袋。娘说,父亲上班挣了这些荣誉,是我姐弟三人的精神资产。尽管父亲平凡朴实,可在我眼里,他就是一棵树,一棵顶天立地的大树。

娘姐弟六人,从小吃苦耐劳。与父亲结婚后,相扶相持,孝敬婆婆,勤俭持家。父亲在城里上班,娘在家下地干活挣工分。那时候,父亲兄弟三人都成家了。分家抓阄的时候,父亲抓了两间堂屋,不过那两间堂屋要侍奉奶奶百年以后才属于父亲。娘啥都不埋怨,借了辆地排车,拉了一车盖房子用的梁椽苇席,在院子里盖了间西屋。娘说,苦日子苦过,没有难死人的事。

不久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我们家也分了自留地。娘更辛苦了,父亲上班走,她就下地干活。在夏天有露水的时候,娘的裤子就没干过。记得那是一个夏天,天燥热,娘也不舍得闲着。她让奶奶看着我们姐弟三个,自己去东北“蛤蟆洼”地里收拾棉花棵。半晌,突然起风了,雷电暴雨交加,下起了冰雹。后来,雨停了,冰雹也停了,娘也回家了。娘说,冰雹砸在头上、身上可疼了,她拼命往家跑,一路上不见人,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水渠下面的破洞躲避……娘在冰雹风雨中奔跑的画面一直镌刻在我的记忆里……

记得有一年,刚入冬就下了大雪,父亲在城里上班没带棉大衣。厚厚的雪深到脚脖子,北风呼呼地刮着,娘心里着急,担心父亲冻着,用包袱包上棉衣服,背着包袱,顶着风、踩着雪为父亲送棉衣去。北风像刀子一样吹着娘的脸,雪地里走一步都很困难。娘说,几乎是走一步摔一跤,爬起来再走,十多里地,娘不知道摔了多少次。最后,门牙磕掉了,满嘴血,她却没感觉到疼。娘终于把衣服送给了父亲,娘说父亲第一句话就说,“你不要命了,把牙都磕掉了,你的命不是命啊?”父亲这样说着,眼里却泪汪汪的。到现在,娘的门牙都是假的。

后来,我们随父亲到城里生活。以前的一家五口,现在变成了四个家庭十四口人。我也步入中年,开始有了白发,父亲与娘再也不是旧时模样,他们老了,额角爬满皱纹,眼花耳背了,腰弯了,走路也变得蹒跚了。他们忘记很多东西,却从没忘记过我姐弟三人的嗜好:我喜欢吃素淡的青菜,妹妹喜欢吃辣椒,弟弟喜欢吃肉食。一到周末,父亲就准备好这些食物,一个一个打电话,“回来吃饭吧,你娘做了你们喜欢吃的”。只是,不知道从何时起,我们的生活节奏快得陪父母的时间也没有了……

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现在,很多儿女未远游,同在一个城市,却迫于生活的无奈,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剥夺了回家陪父母的时间。父母在尚有来处,时光请你放慢脚步,我要重新思考我的人生,我要停下脚步,去陪陪我的老父亲老母亲,莫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徒留悲哀……

新闻推荐

34岁山东菏泽男子寻亲: 三四岁被抱走 确定是从绵阳带到了山东

胡先生与4岁的儿子(胡先生说,今年4岁的儿子与他当年照片上的样子非常像)胡先生五岁左右时的照片(红衣男孩)绵阳是一座美丽的城...

郓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郓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