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凤臣:痴迷山东梆子,传承非遗文化

牡丹晚报 2018-12-25 11:13 大字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牛 腾

起源于山陕一带的梆子腔,最初流行至菏泽,受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影响,逐渐衍变发展而成曹州梆子,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山东梆子传统剧目现存443出,以演历史故事戏为主,如《老羊山》、《两狼山》等。

在菏泽,有位山东梆子名家可谓是家喻户晓,她主演的山东梆子 《老羊山》《反西唐》《五凤岭》等剧目好评如潮,她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东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祝凤臣。

从小爱戏,天赋过人

12月23日下午,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市烟草公司家属院祝凤臣的家中,还未进门就被一阵悦耳的戏曲唱腔所吸引。原来,有位戏迷专程前来学戏,祝凤臣正在屋里对她进行指导。

“在我小时候,那时还没有电视,平时娱乐项目很少。我的爷爷是唱琴书的老艺人,每到过年的时候,邻居们就早早地吃完年夜饭,来到我们家听父亲和哥哥姐姐们唱琴书。当时我就想,琴书能把大家聚在一起快快乐乐地过年,以后我也要学唱琴书让大家开心过年。”祝凤臣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祝凤臣说:“那时候看场戏很不容易,父亲知道我喜欢戏,总是想方设法地带我去看。有一次,我拿着姐姐的新围巾当水袖学唱戏,然后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捉迷藏。等到天黑我回家的时候,围巾早已变得破破烂烂,为此我还差点被姐姐打一顿。”

1979年,刚刚11岁的祝凤臣看了电影 《朝阳沟》后,立即就能哼唱几个唱段,父母看她有戏曲表演天赋,就把她送进了郓城县戏曲学校,从此开始了她的舞台生涯。她基本功扎实,戏路宽广,虽主攻花旦,却能胜任各种角色,演绎不同风格,善于与观众交流。在《抬花轿》一剧中,她生活化的演唱风格受到观众好评;在《穆桂英挂帅》中饰演的穆桂英,活灵活现,令观众叫绝。

“我刚开始学戏的时候,老师让我演小丫鬟,在《桃花庵》中演苏宝玉,虽然是小角色,我却演得活灵活现。老师说,这个小孩也没教她,上台之后演啥像啥,还真是吃这碗饭的材料。”祝凤臣说,“后来,郓城县成立了青年梆子剧团,《反西唐》中的樊梨花、《茶瓶记》中的春红等角色均由多人演出,采用一人一折戏或者分饰AB角的方式,让每位学员都能得到充分锻炼。”

剧团解散,被迫转行

上世纪90年代,由于多元文化的冲击,戏曲开始走下坡路,祝凤臣所在的剧团也被迫解散。

“剧团解散之后,我被分到了玉皇庙供销社,当时售货员这个职业很吃香,可我却不喜欢。”祝凤臣说。

后来,郓城县组建文工团,在全省范围内招演员,祝凤臣考进去之后,只是饰演一些小角色。

“虽然没有机会演大戏,我也从没放松过学习,几乎所有时间都坐在舞台上,没有演出我就打字幕、搬道具、看别人演戏,不放弃任何可以学戏的机会。有次团里定好了台口,主演有事演不了戏,结果那个台口很多戏的主角都让我来担任,团长当时说了一句话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栽柳柳成荫’。”祝凤臣对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说。

一心为戏,精益求精

在祝凤臣的心中,“戏比天大”,她最在乎的就是如何把戏演好,如何让观众沉浸进剧情。

“只要一有时间,我就琢磨如何演好戏。有时候看着我在休息,其实是在想戏,像过电影一样在脑子里把戏过几遍。同样的唱腔,为啥有的人嗓子好,但却不如嗓子稍差的人能吸引观众?这是因为人家唱戏进入了人物,能让观众的心随着剧情走,能感染观众。”祝凤臣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小花旦的俏皮,闺门旦的端庄秀丽,帅旦的威武英气,每个角色都有它的特点。”祝凤臣说,“平时有戏迷来找我给她们说唱腔,我不要求她们非得固定唱几个腔弯,只要感情到位了,唱腔也就能打动观众,不能唱得太呆板。”

2005年9月,祝凤臣在市首届中青年戏曲演员大赛中被评为 “十大名演”。2010年,由山东省戏剧家协会、山东省山东梆子专业组委会在济宁举办的全省山东梆子大赛中,祝凤臣一举夺得“山东省山东梆子十大名演”桂冠。2016年,祝凤臣被山东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18年5月,祝凤臣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拜师学艺,后继有人

2008年6月9日,祝凤臣拜山东梆子表演艺术家刘桂松为师。

“通过师傅的传授,再结合自己的演出特点,使唱腔更加清新优美,舞台形象生动逼真,进而继续发扬师傅独有的演唱风格与演唱技巧。”祝凤臣说。

祝凤臣说:“被评为山东梆子国家级传承人之后,我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原来想的只是如何唱好戏,现在想的更多是山东梆子今后的传承。我是山东梆子国家级传承人,就得不遗余力培养青年人,现在我们团里的吴婷婷、李慧朵等几位青年演员很不错。无论是我再喜欢的戏,只要年轻人愿意唱,我也会把舞台让给她们,让她们多接受锻炼。”

“团里排 《桃花庵》,本来剧中的妙善这个角色让我演,我让给了团里的吴婷婷。吴婷婷这个演员很用功,她利用午休时间来找我学戏,当时她的孩子还不会走路,我一边帮她抱着孩子,一边给她教戏。”祝凤臣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只要有人来学戏我都教,有人学山东梆子是好事,传播和传承山东梆子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我一个人的力量太弱小了,只有汇集大家的力量,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山东梆子人才,才能使山东梆子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

新闻推荐

郓城一中辩论队勇夺全省辩论赛冠军

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姜培军)12月15日至16日,省教育厅和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举办的全省中学生“三减”健康饮食辩论赛举行...

郓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郓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