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村学工程”落地郓城坡里何庄村
本报“村学工程"落地郓城坡里何庄村一场公益教育讲座点燃了现场130多位村民的学习热情
农村大众报郓城讯 (记者马磊 通讯员杨静)5月28日,农村大众报发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工程(简称村学工程)在郓城县双桥镇坡里何庄村正式落地。当天,郓城县委宣传部和镇政府多位工作人员及130多位村民,出席了坡里何庄村学习小组成立仪式,并一起走进课堂,聆听了小组的第一场公益性讲座。 坡里何庄村是个大村,全村4000口人。村支书朱仰文上任15年间,见证并经历了村庄的巨大变化。2003年,村里建了两个扬水站,彻底解决了村民浇地的难题;2006年以来,整理街道,拆除200多间房子,让全村变得整洁起来;2015年,该村又启动了旧村改造工程,让村民住上了干净整洁的新楼房。 物质条件越来越好,村民都很知足,可精神文明方面还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垃圾桶摆上了街道,有的村民就是不习惯往里倒;经济条件好了,可还是有少数村民不孝顺,不赡养老人的情况还不断出现;时代在变迁,可有的父母教育孩子还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朱仰文说。 朱仰文从2015年开始,不断邀请传统文化、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专家,来村里为村民们授课。“要提升村民的文化素质,我认为必须要靠学习。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夜校,那种学习方式就很好,我打算在村里重新搞起来。"朱仰文说,“农村大众报在全省各乡村倡议发起的村学工程,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所以经县委宣传部牵线后,我第一时间就促成了我们村学习小组的成立。" 活动当天,农村大众报记者魏新美以《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为主题开了一场讲座。一间仅可容纳60多人的课堂,挤满了130多位村民。“爱孩子,你陪伴孩子了吗"、“陪孩子,你是怎么陪伴的"“希望孩子做到的事情,你能以身示范吗"……课堂上,记者生动的讲解,真实的举例,时而让村民发出会心的笑声,时而让村民陷入思考。 整个讲座,该村幼儿园园长丁瑞雪听得很认真,很投入。在讲座结束后,她三次带头鼓掌,向农村大众报负责村学工程推广的记者表示感谢。她说:“我们村50%以上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很突出。魏记者讲的内容有理论、有故事、有互动,非常接地气,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也曾多次外出学习相关内容,但以老师的身份给家长讲,效果并不是很好。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让大家参与进来一起学,效果非常好,家长的热情被点燃了。这样的讲座,希望以后能经常举行!"
新闻推荐
菏泽将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打造乡村旅游集群片区、乡村旅游园区
本报记者赵念东3月20日,菏泽市旅游局副局长朱政与各科室相关负责人做客政务服务热线。齐鲁晚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将打造2-3个相对集中、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建设2-3个一二三产相...
郓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郓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