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郓城麦田突现7米深“天坑”已排除古墓、古井的可能性;专家判断系地下粉土粉砂流失所致

牡丹晚报 2015-12-23 19:38 大字

□牡丹晚报记者 周长天

连日来,网传郓城县随官屯镇辛庄集村一处麦田突现“天坑”,坑呈圆形深达数米。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12月22日,牡丹晚报记者赶往郓城进行了实地探访。

坑旁已设警示标志

12月22日下午,牡丹晚报记者跟随郓城县随官屯镇土管所工作人员赶到随官屯镇辛庄集村时,省地矿局菏泽地质环境监测站负责人曹付恒、黄文峰及郓城县土地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正在现场勘查。

还未走到坑前,牡丹晚报记者便看到一个写有 “有坑,注意安全”字样的牌子。记者走近后发现,该坑形状近似圆形,坑中有一土堆,坑底隐约可见陷下去的麦苗,但并无积水。“这么深的坑,不会是有宝藏吧!”附近一位村民半开玩笑地说。

“大概六七天前,我们才发现这里多了一个这么深的坑,大家都不敢下去。”村民高道金告诉牡丹晚报记者,“现在这儿都快成一个旅游景点了,附近的人都来看。”

保守估计坑深约7米

经测量发现,该坑南北直径2.37米,东西直径2.55米;坑内东西直径4米,南北直径3.75米;坑深4米。“4米只是我们能测量的深度,算上塌陷下去的土层高度,保守估计该坑垂直深度应该在7米左右。”曹付恒介绍说。

在进行初步勘探后,黄文峰跳入坑中进行勘查,对土质和不同土层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塌陷坑的形状、结构,可排除古墓、地窖、古井等的可能性。”曹付恒告诉牡丹晚报记者。

地面塌陷原因何在?

该坑形成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曹付恒分析,该塌陷坑地层为黄河冲积形成的松散堆积物,地下土质多以粉土粉砂为主,夹有薄层粘土和粉质粘土。由于沉积年代较近,土层一般处于欠压密状态,粉土常表现具有湿陷性。地表下承载一定压力的粉土层和粉细砂层常常处于不饱和状态,在浅层地下水流作用下,容易液化流失。降雨期由于重力作用,雨水沿着地表裂隙或生物孔洞破坏的粘土隔水层下渗,粉土粉砂也会呈放射状被运送到四周。随着裂隙不断增多,粉土粉砂流失越来越多,地下空间也就越来越大。随着水体的不断搬运,地下空间越来越大,当空间上方土粒之间摩擦力难以承受上覆土层自重时,便造成了地面塌陷。

该坑该如何处置?

黄文峰建议,将该坑填埋,回填土可使用粘性较高的土壤,回填后夯实至比周边高3-5厘米。 

新闻推荐

科学赶超这一年经济发展:稳中向好,亮点纷呈

牡丹晚报记者 冯 锴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这一年,菏泽市紧紧围绕“科学赶超、后来居上”的奋斗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运行稳...

郓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郓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