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群体”,引发“蒲公英效应”
牡丹晚报菏泽义工团的义诊活动受到市民欢迎3月4日,共青团菏泽市委、市文明办等单位联合组织“学雷锋”活动黄修良举办的孤寡老人节菏泽雷锋主题文化展馆吸引了不少学生前来参观
□牡丹晚报记者 姜培军
“中国好人”黄修良、刘华腾、刘亚宁,见义勇为的牛作涛、牛宪坤、刘培旭,无私奉献的王金书、朱瑞方,助人为乐的张玉贵、孟昭良、雷锋车队……这是一个个平凡又伟大的名字,他们像一棵棵蒲公英,飘向菏泽大地,生根发芽。
也正是一颗颗爱心的传递,促成了菏泽道德高地的隆起。
雷锋叔叔有了“常住户口”
每到3月,敬老院集中出现“雷锋”。第一拨“雷锋”来了,帮老爷爷洗澡,老爷爷很开心。洗好了,穿上衣服,第二拨“雷锋”又来了,又给老爷爷脱衣服……第三拨“雷锋”又来了,老爷爷干脆不穿衣服,等他们来洗澡。出自周立波的这段 “金句”,话虽刻薄,却直指现实:学雷锋形式化。
“学雷锋要实实在在,学雷锋不能有私心杂念。”采访中,张玉贵对牡丹晚报记者说。他给牡丹晚报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2010年前后,一名青年主动找到张玉贵,请求学雷锋。那年牡丹花会期间,张玉贵给这名青年置办了全套擦鞋工具,请其随自己到曹州牡丹园为赏花游客免费擦皮鞋。“一开始没去,后来有一天去了,全副武装,还带着几名记者,记者拍完镜头他就溜了。”张玉贵气愤地说,“你这哪里是学雷锋,你是让雷锋给你‘装点门面\’。”
在不少地方,3月5日 “学雷锋”潮短暂的热闹过后,很快又归于平寂。或许,学雷锋在某些人那里,真的只是一个固定时间节点上的“活动”或“装点门面”而已,以致有人戏称“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
针对学雷锋活动 “冷热病”、形式主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提出 “把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这下雷锋叔叔就有了“常住户口”。事实上,随着整个社会氛围的影响,“形式化”学雷锋越来越没了市场。
3月4日上午,针对这一话题,牡丹晚报记者专门采访了菏泽市儿童福利院院长肖培贤。“不仅仅在3月5日雷锋日、六一儿童节等节日,来这里看望孩子、奉献爱心的市民几乎天天有。”肖培贤直言,“对那种走形式主义的 ‘学雷锋\’,我们不欢迎。”
漫漫义工路,情暖身边人
蒲公英的种子随风传播,寻找到合适的土壤就生根发芽,绵绵不绝,这种现象被称为“蒲公英效应”。
放眼菏泽,好人从个体发展到群体,又向整体迈进,“菏泽好人”逐渐形成 “蒲公英效应”,已经成为菏泽一张亮丽的名片。
2014年8月3号,小女孩刘佀然因为燃气爆燃造成全身90%面积被烧伤,躺在病床上,还宽慰妈妈:我不痛。8岁小姑娘的坚强,感动了整个菏泽。牡丹晚报迅速行动,广泛宣传,社会各界“好人”纷纷响应,不到三天时间,菏泽各界为小佀然捐款超过100万。大火无情人间有爱,牡丹晚报还联合多方举办了“救助烧伤女孩刘佀然”书画大型义卖活动,共募集善款63700元。截至目前筹集捐款已经超过200万,目前刘佀然正在北京接受康复治疗。
汶川大地震后,焦西良奔赴灾区,搬砖头,搬水泥,与灾民共建家园;郓城县双桥乡后黄岗村农民黄修良,连续多年举办“孤寡老人节”,10年来他个人出资40余万元,共救助孤寡老人600余位;单县龙王庙镇朱杨楼村农民朱瑞方勤俭助学40余年,累计捐款33万多元,先后“扶”出236个本科生,有200多人已走上工作岗位;风餐露宿,历时40余天,行程1700多公里,用人力三轮车将苦命女田云送回老家湖南张家界的孟昭良……
如果您要问,今天的雷锋在哪里?人们首先想到那一拨拨充满热情的志愿者们。如今在菏泽,一提起牡丹晚报菏泽义工团,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个成立于2006年的义工团,是菏泽市规模最大、成立最早、经过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义工组织。9年来,菏泽义工团积极开展医疗义诊、法律服务、敬老爱老等义工活动上千次,温暖着所有接触过义工团的身边人。
2006年,牡丹晚报向社会发出倡议成立菏泽义工团。倡议书发出后,上至70多岁的古稀老人,下至十几岁的中小学生,大家都踊跃报名。最后经过层层选拔,300多名有志于公益事业的热心市民成为首批菏泽义工团成员,其中大多数为有一技之长的各界青年和在校大学生。9年来,广大义工累计驱车3000多公里,下乡镇、走基层,为当地的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提供医疗咨询、文艺演出、义务诊疗等。
现在,菏泽义工团工作已经常态化。自2012年开始,牡丹晚报成立帮办工作室,每周定期组织义工活动,牡丹晚报还对每次义工活动进行整版报道,向社会宣传义工服务理念,传播社会正能量。
2013年,菏泽义工团被团市委评为 “全市志愿服务先进组织”。2014年3月5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卫视等省内多家省级主流媒体纷纷聚焦牡丹晚报菏泽义工团,报道了菏泽义工团践行社会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感人事迹。
蒲公英的种子随风传播,志愿者服务队伍日渐壮大。菏泽学院学生组织阳光Smaile、齐鲁晚报菏泽蚂蚁义工团、花冠银龄爱心志愿团、花城义工团等逐渐涌现出来。3月3日,牡丹晚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目前已经正式注册登记的志愿者组织就达到了6家。据市文明办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菏泽各个县区都有志愿者服务组织。
“雷锋”就是你我他
好人就在身边,在春运的人潮里,那名健壮的小伙主动帮您拎起行李;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那名漂亮的女孩主动为您让座;在拥堵的街头,那些年逾花甲的老人义务指挥交通、疏导车流;在你抱着一台电脑进入电梯,打扫卫生的大妈主动帮你按下按钮……
学雷锋,贵在践行。雷锋说:“高楼大厦都是一砖一瓦垒起来的。我们要做这一砖一瓦,要做些零碎的事。”无数的学雷锋志愿者们做的就是这种“一砖一瓦”的小事,只要去做,人人都是雷锋。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菏泽共涌现出 “中国好人”5名,“山东好人”50余名,“齐鲁最美人物”1名,先模集体7个。“志愿者精神是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创新,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市人大代表侯宪会说。
他们,是社会良知跌倒时的支柱;他们,构筑起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我们乐于看到,互帮互助正成为一种日常行为,雷锋正逐渐成为熟悉的陌生人。在“好人”眼里,助人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仿佛生活中的阳光、空气和水。一如半个多世纪以来,那位叫雷锋的年轻人,留在人们印象里的纯朴微笑。
一个人的点滴善举,体现的是个人道德情操;一个群体的道德之光凝聚大爱,彰显着一座城市的道德风范。在菏泽,“好人文化”构筑的道德高地,普通人表现出的高尚情怀,成为照亮社会的正能量。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通讯员 宋明磊)元月份以来,郓城警方为严厉震慑犯罪、展示打击成果,在广场、集市等人流密集场所公开举行退赃大会11次,返还群众面包车4辆、摩托车7辆、电动车18辆、羊25只以及其他物品一大宗,返...
郓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郓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