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把“扫帚”交给市场 郓城市场化运作助力乡村“美丽蝶变”

菏泽日报 2015-03-02 09:44 大字

本报讯 (记者 张啸 通讯员 刘考勇 李英)“过年了,各家各户都在搞卫生,垃圾多了,每天最好多清运一次垃圾桶。”2月15日,郓城县张营镇吴店村的保洁员孔祥奇向物业服务公司反映。

与张营镇签订《卫生保洁托管合同》的郓城六合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恒靓,了解情况后将自己的名片分发给该镇97名保洁员,谁负责的区域的垃圾桶满了,及时电话联系,物业公司马上派车前去清运。

各村的保洁员话咋这么管用?合同上写得清清楚楚:镇里的干部若是发现垃圾箱满了有脏物溢出,一次性罚款物业公司500元,从每月托管费用中扣除。

如今的张营镇,垃圾桶间隔有秩,道路干净整洁,群众生活质量大幅提升。这些变化得益于郓城县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中探索的新模式——卫生托管。

去年年底,张营镇政府和物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卫生保洁托管合同》,物业公司就地聘用保洁人员,使全镇97名大爷大妈就近“上岗”。

2015年全年,张营镇40个村庄和镇驻地,包括道路、广场等公共区域和各类公共设施整体打包,全部纳入托管范围,交由物业公司负责;每年88万元的托管费用则由镇政府按月支付。该托管模式的核心,是政府选择合适的物业公司,购买其对各村居的保洁服务;保洁员由物业公司统一聘任管理,接受督查小组和物业公司的双重考核,考核情况与每月奖励工资挂钩。

不久前,菏泽市开展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中,张营镇综合得分92.94分,排在全市第3名。

每年88万元的支出不是小数目,钱从哪里来?张营镇分管城乡环卫一体化的人大主任赵敬来介绍说,通过一事一议,全镇每人每年缴纳10元保洁费用,计55万元;剩余的由镇政府筹集。张营镇还充分发动民间能人作用,让他们在文化墙上挥毫泼墨,扮靓乡村。部分爱心企业出钱出力帮助村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城乡环卫一体化助力。

为保证托管质量,张营镇成立了由镇村两级人员组成的督查小组,各村成立相应的检查小组,每天对卫生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后提出整改意见,物业公司当天落实整改。遇到上级检查,物业公司要全力配合环卫工作。

市场化运作打破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中“既当执行者又当监督者”的传统习惯,充分借助市场手段,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筹钱买服务的新做法,成为郓城县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的一大亮点。今年年初,黄泥岗镇开始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将“扫帚”交给市场。短短2个月,在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群众满意度调查中,群众满意度提高了30个百分点。

“城乡环卫一体化是引导群众改变千百年来不良生活习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课题。打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翻身仗,重在建立长效机制,用市场的办法和手段来推进。”郓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秀忠说。

郓城县以市场化专业化为方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委托物业公司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全托管保姆式服务,在保洁费用没增加的情况下,基本做到垃圾“日产日清”,真正实现了通过市场化手段把“扫帚”交给市场,一个个美丽乡村呼之欲出。

完善的城乡一体化托管模式有效扭转了乡村环境“脏乱差”的状况,带来了乡村文明新变化。目前,郓城县南赵楼、张鲁集、黄安等半数以上乡镇已经与物业公司签订了协议,将卫生工作进行托管,统一市场化运作,收效明显。今后,郓城县将因势利导,在全县22个乡镇(街道)完善推广这种市场化运作模式。

新闻推荐

日前郓城县多名志愿者来到郓州街道办事处西樊庄村一边

...

郓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郓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