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十年,“认亲会”再邀您献爱心第十届“四君子”希望工程菏泽认亲会启动;期待您继续伸援手
秋风乍起,凉意渐浓。打算为孩子添置御寒新衣时,您有没有想到,就在离我们不远的乡村,还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连买一个新书包、穿一件新衣服都成为奢望,且随时面临辍学的可能。因疾病、车祸、父母离异或其他原因,他们不得不过早地品尝生活的艰辛。贫困,随时可能阻断他们前行的步伐;苦难,随时可能折断他们梦想的翅膀。
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完成学业,自2005年起,牡丹晚报与共青团菏泽市委、山东四君子集团联合举办了九届“四君子”希望工程菏泽认亲会,市民踊跃奉献爱心,“认亲”热情高涨。截至目前,共有1000多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儿童得到救助,得以继续留在校园读书。十年来,认亲会一届比一届影响大,一届比一届效果好。今年暑假开学后,不少市民和单位纷纷打电话询问今年认亲会的举办时间,甚至预约“认亲”。
为让更多贫困儿童在困境中看到希望,让更多市民体会结对“认亲”的温馨、品尝帮助他人的快乐,即日起,牡丹晚报和共青团菏泽市委、山东四君子集团决定启动第十届“四君子”希望工程菏泽认亲会。从今天起,本报特开辟专栏,陆续刊登贫困儿童档案,关注认亲会的进展情况。
来吧,伸出您温暖的双手,为爱搭起一座桥梁,让生命充满希望,为梦想插上翅膀。一百名渴望读书的孩子,已经向我们投来渴盼的目光。您只要捐助500元,就可以让一名濒临失学的孩子继续留在校园读书,就可以拥有一个虽然贫困却聪明、可受、懂事的乡下“亲戚”。
认亲捐助热线:5969581、1600000。
捐助地址:菏泽市太原路南段菏泽日报社办公大楼五楼牡丹晚报热线接待室。
本报编辑部
王薇:父母不在了,姐姐是成长的保护伞
□记者 周长天
11岁的王薇是郓城县双桥镇王营村人,就读于该县金星双语学校。
王薇家祸不单行:去年,父亲因脑出血过世;今年8月,母亲也因病离世。悲惨遭遇让王薇突然间变得孤立无助,幼小的心灵被阴云笼罩。
10月25日,记者跟随郓城县金星双语学校教师谢海蛟赶到王薇家时,她正趴在低矮的小茶几上写作业,清秀的字体在方格里是那样好看。
“一系列打击让我们有些承受不住,特别是今年母亲的去世,让我感觉天真塌了。”王薇的姐姐王雪莲留着眼泪说。低矮的院墙、泥泞的土路与院子外面那些装修过的“高门大院”格格不入。
记者了解到,8月份之前,王薇一直跟着在县城打工的母亲生活。母亲去世后,姐姐怕王薇的学业受到影响,便把她转学到管理相对封闭的金星双语学校。一月200多元的生活费,让王雪莲肩头的担子更重了。
“长大后,我要当护士,挣钱孝顺姐姐。”王薇低着头说。由于母亲刚离世,再加上轻微发烧,王薇的精神有些低迷,面对记者提问总是怯生生地用柔弱的声音回答。
“妹妹还小,应该继续上学。不管多苦多累,只要妹妹愿意继续上,我就会一直支持她,再苦再穷也不能苦了妹妹。”王雪莲哽咽着说,她已经出嫁,不能很好地照顾王薇,她回家后一般都住在大娘家。
“王薇虽然刚来,但很快就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学习成绩也非常棒!”谢海蛟介绍。
张福轩:从小到大,穿的就是校服
□记者 周长天
低矮的院墙上整齐地排列着刚收获的玉米,院子里晾晒着缝有补丁的床单、早已洗褪色的衣物……这是郓城县唐塔办事处粉张庄村一处非常简陋的院落。
“福轩这孩子命真苦啊!要是他爷爷、爸爸有一个在世,这个家也不会穷成这样啊!”10月25日中午,说着说着,院落的女主人——张福轩奶奶的眼角处缓缓滑下泪珠。
张福轩3岁时,父亲因病去世,留下大笔债务。老的老,小的小,体弱多病的体弱多病,这个家被阴影笼罩。
“我们家福轩从小就很懂事,到街上从没张口要过零食。从小到大的衣服都是校服,惟一的一件马甲还是老师送的。”张福轩的母亲王凤芝哽咽着说。迫于生活压力,王凤芝只身扛起了家里的大梁,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去棉纱厂打工,体弱多病的她默默地为这个家付出着。
随后,记者在屋内见到了正趴在床上流泪的张福轩。他说刚才在屋内听到外面的谈话,心里着急,不知道怎么就哭了。“我以后要当老师,好好孝顺奶奶、妈妈。”他握着小拳头说。
“有很多人劝我们,别让孩子上学了,出去打工赚点钱多好啊,还能补贴家用。”王凤芝含泪说,“只要孩子想上,就算砸锅卖铁、豁出这条命,我也得把两个孩子供出来。”
“福轩是个好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学习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有时超越第二名几十分。”陪同记者前去的粉张庄小学校长何万民说,“平时对老师有礼貌就不说了,不该他值日时也能经常看到他拿着小扫帚在那里打扫卫生。” 
新闻推荐
10月31日上午,在220国道与临商路交叉口东北200米处,4根跨路光缆线杆突然倒地,造成交通堵塞,车辆积压近1公里。据附近...
郓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郓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