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学生”的生态循环农业

菏泽日报 2014-07-09 09:56 大字

6月23日一早,钱修民像往常一样,先来到养兔场看看上料、管理情况,再到养牛场看看牛犊的生长速度,然后到1700亩农场,查看玉米播种……

“折腾”一圈,钱修民才舍得坐下,小学都没毕业的他,和记者谈的却是“农场主”、“生态循环农业”这样略显洋气的词汇。

他的鑫荣牧业有限公司在郓城县颇具名气,现有鲁西黄牛近千头,各种兔子存栏3万余只。2013年,各个品种兔出栏5万余只,牛出栏量在1200头以上,效益额近500万元。

“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依托延伸链条。通过多年摸索,我们在牲口的‘吃\’和‘拉\’上做文章,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青贮饲草种植,确立‘畜牧为主,种养结合循环发展\’道路,实现‘青贮饲草种植→畜牧业发展→废料还田\’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在位于郓城县程屯镇的鑫荣牧业有限公司内,钱修民一开口,就让记者吃了一惊。

40岁的钱修民不是一名种植专家,而是一位养殖“老手”,他的养殖场已经经营了13年。但在生态循环农业方面,他依然自称是“小学生”。

2001年,27岁的钱修民已在外闯荡多年。当年在黑龙江做摩托车配件销售,一年也有五六万元的收入,可离家远,无法照顾老人。“小老板”回家乡养牛、喂兔子,在四邻八村引起不小的轰动。钱修民回家,家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认准的事业,身边没有一人支持。

“16岁就跑到东北闯荡,看到草原上畜牧业效益很好,想着自己回家试试,咱这里资源也不少,一定能行。”钱修民说。

当时的他还不知道什么是土地流转,在程屯镇政府的帮助下,包下20亩地,钱修民选择了发病率较低的鲁西黄牛,搞起养殖。   

10年在外奔波,20万元的积蓄,全投了进来。2003年,一场“非典”,让刚刚入行养殖的钱修民损失巨大。痛定思痛,他不再守着家里着“一亩三分地”,开始不断外出参观学习,看“外面的世界”如何搞高效现代农业。

搞了13年养殖的钱修民,发现养殖成本是越来越高,特别是饲料。多次外出参观学习,最终他决定走一条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发展的道路,自己种植粮食作物,玉米秸秆全部粉碎加工成青贮饲料,供自己的养殖场使用,不但使养殖成本降低了,大规模的种植还带来了可观的利润。

2012年,通过土地流转,钱修民有了1700亩的农场,今年年底他准备再增加1000多亩,达到3000亩左右。“一亩地产3000斤饲料,相当于省下来300元饲料钱。除了玉米,农场里还可以种植别的高效农作物。”钱修民说。

“生态循环农业,咱也是学习别人的做法。畜牧为主,种养结合。地里种植的庄稼可以做成青贮饲料,喂牲口省了饲料钱,牲口的粪便用于庄稼施肥,啥都不浪费。”钱修民告诉记者。10多年的打拼,养殖规模逐年扩大,现如今他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牛”老板。

如今,像钱修民一样在活跃在基层的一个个“老把式”,仍是现在农业生产的主流群体,他们承担起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线生产重任。当这些“老把式”融入种草养畜、过腹还田模式这些“现代元素”之后,所爆发出的活力难以估量,同时也带动着更多的年轻人。

1700亩土地流转给钱修民,同时也使周围6个村的700多农户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有100多农户常年在他这里打工。

程屯镇党委书记仝金安介绍说,围绕“打造现代畜牧业强镇”的目标,程屯镇大力实施畜牧业升级工程,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等帮扶措施,不断完善畜牧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逐渐代替了传统散养模式。现代畜牧业见效快、效益高,发展潜力巨大,是新形势下实现农民致富的一个有效途径,群众也尝到了规模化养殖的甜头。

记者 张 啸

新闻推荐

郓城为村干部“私人定制”廉政档案

...

郓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郓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