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黄河岸边谋幸福 ——记市派“第一书记”驻郓城县李集乡工作组

菏泽日报 2014-05-22 09:58 大字

近日,一封来自郓城县李集乡严集村的信送到了市委书记于晓明的办公桌上。“我代表严集村民,对‘第一书记\’王再营和驻李集乡‘第一书记\’工作组表示衷心的感谢。葛广亮组长和王再营书记为我们带来了曙光,村民们非常希望他们再干一年。”信中说道。5月10日,带着这封信,记者来到郓城县李集乡,采访让群众称赞的市派“第一书记”驻郓城县李集乡工作组。

扑下身子访民情

“我们工作组共对李集乡的6个村进行帮包,分别是黄垓村、刘集村、孙垓村、李晓岚村、严集村、胡广屯村。说实话,刚来到这里,对村里的情况还真是不了解。”工作组组长葛广亮告诉记者。

为了加深对村情民意的了解,提高“第一书记”开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工作组在六个帮包村开展了“我为发展献计策”走访活动,动员广大村民参与,形成了家家有思路、人人谋发展、村村争上游的浓厚氛围。短短一周,六个帮包村共收回调查问卷1000余份,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方向。

坚持党建不放松,把强班子、带队伍贯穿帮包工作全过程是工作组一致的认识。工作组以强班子、带队伍为主线,以完善制度为抓手,积极开展多项主题活动,加强党员教育发展和后备干部培养,切实促进帮包村党的建设。“在工作组的带领下,我们提高了认识,开阔了眼界,对于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严集村的老党员严庆举告诉记者。

群众冷暖记心间

群众过得怎么样,是“第一书记”一直牵挂的头等大事。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工作组以快办实事、多办好事的思路,开展了多项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民生工作。

“过去我住的土坯房都快塌了,夏天漏雨,冬天漏风。现在,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政府给我盖了两间新房,这是‘暖心房\’啊。”胡广屯村77岁的老人王文英满心欢喜地说。

作为工作组帮包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困难户危房改造工作一直牵挂着工作组的心。经过工作组的争取,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不仅王文英老人有了新房子,另有10户的危房改建工作全部完成。

截至今年3月底,工作组协调电力部门投资200余万元为刘集村、黄垓村、李晓岚村完成生活用电设施改造;6个帮包村5万元的水利工程建设正在协调实施……一项项惠民工程,正如股股暖流温暖着李集乡村民的心。

带领村民奔富路

工作组帮包的李集乡6个村地处黄河滩区,其中5个村是集体经济空壳村,严重制约了村级组织服务功能的提升及民生事业的改善。破解发展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的难题,成为工作组工作的重中之重。

“造成集体经济多年空白的原因复杂多样,但共同点主要是村民对于发展集体经济认识不到位、村班子缺少思路和办法、村民对管好用好集体收入持怀疑态度。”葛广亮向记者分析原因。

针对问题,工作组根据各帮包村的实际情况,坚持一村一策,多措并举,破解集体经济发展的难题。

工作组结合集体经济增收目标,组织6个帮包村的干部群众种植速生杨。截至今年3月,6个村集体共栽植杨树6000余棵。为管理好集体栽植的树木,工作组还组织各村在征求广大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苗木管理及分成办法,既调动了管理者的积极性,又保障了集体收益的最大化。除此之外,工作组还帮助胡广屯村建设山羊合作社,培育黄垓、刘集、胡广屯、严集四个村以养殖为主的专业合作社,扶持孙垓村建设辐射周边10余个村庄的集贸市场。

在市派“第一书记”驻李集乡工作组的不懈努力下,帮包村的党旗更红了,党员党性更强了,基层组织更牢固了,党群关系更紧密了,经济发展的动力更足了。

记者 胡德光

新闻推荐

用“大数据”规范权力运行 ——郓城县打造权力运行监督平台纪略

...

郓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郓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