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仓满囤溢话丰年 ——写在郓城县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之际

菏泽日报 2012-02-27 10:38 大字

人勤春早。元宵节刚过,郓城县随官屯镇三合西村种粮大户张维国就已备足了早春小麦施肥的3万元化肥。这位地道的种田人,1月30日参加了省里的农村工作会议,从农业厅长手里接过了鲜红的“山东省种粮售粮大户”证书,他表示要将省里奖给的价值10万元的奖金和物资用于310亩承包地的粮食生产上。

2011年郓城县粮食生产量达到10亿公斤,单产411.5公斤,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与2003年相比分别增长151%和31%,被农业部定为“整建推进高产创建示范县”,同时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获奖金1000万元。

政策奠定产粮大县基础

近年来,郓城县把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围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真正形成了狠抓粮食生产的强大工作合力。各级各部门认真抓好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了粮食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补贴资金及时落实到位;每年都在全县开展小麦、玉米粮王大赛,对种粮大户和高产农户给予重奖,激发了广大农户的种粮热情。

家在郓城县黄堆集何仓村的董建国是连续3年的县小麦高产状元,第一年他当选时,奖品是大量的化肥,第二年和第三年又各得了一台价值5000元的小麦宽幅播种机,他对自己在全市的两次比赛成绩非常不满意,表示今年要保住在县里的四连冠,还要争市里的第一名。

投入强化产粮大县保障

这个春节,李集乡四杰村党支部书记侯宪功忙得不轻,他和村班子成员逐一检查了黄河滩区13眼机井的使用情况,一再催促群众别光顾过年而误了滩区的小麦浇水。

位于黄河岸边的李集乡去年在滩区打机井40多眼,修桥涵闸共花费120多万元,基本解决了“守着黄河浇不上水”的窘况。

郓城县坚持把加大投入作为粮食生产的重要保证。近五年来,先后投资6500万元用于土地整理、投资2000万元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投资5500万元用于河道、田间沟渠治理和水库建设、投资1800万元用于标准良田建设、投资3000万元用于井泉建设等。“十一五”期间,仅县财政用于扶持粮食生产的专项奖金就达7200万元。通过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县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达到85%,旱涝保收田面积占到80%,努力实现了田成方、路成网、桥涵沟渠相配套,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为粮食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技人员助推仓满囤溢

日前,在丁里长镇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里,苑楼村村民苑仁告诉记者:“去年俺家玉米亩产1300多斤,说实话,俺家不能称村里最高的,有几家最少也得1400斤。”

村民苑仁端接过话头说:“这些年玉米单产从800斤、1000斤,连续跨越1200斤、1400斤几个‘大关\’,离不开县里和乡里农技站的指导。”

据了解,郓城县以实施整县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项目为契机,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在县乡两级举办培训班42次,参培人员7000余人次,出动农技人员600余人次。2011年玉米产量全县达到了524.4公斤,比2011年增加40公斤,10个万亩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了612.6公斤,农民受益匪浅。

通讯员刘考勇李英 记者郑华伟

新闻推荐

孙爱军到郓城县调研时要求坚持 “

...

郓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郓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