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克服棉纺织业发展困境“全产业链”破解“过山车低谷”
本报讯 (通讯员刘考勇崔继刚 记者郑华伟)8月12日,郓城工业园区明星纺织集团新扩建的10万纱锭、400台织机项目工地,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部分设备已经提前进厂,预计9月份就可以投产。这在整个棉纺织产业一片萧条的大背景下,让人不可想象。由于受棉纺织业原料价格上涨、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影响,这个产业遭遇“过山车低谷”,危机关头,郓城县及时出台了扶持棉纺“全产业链”发展的振兴规划,用“全产业链”等措施努力破解产业发展困局。
郓城县共有纺织企业395家,纱锭350万枚,织机1.2万台,虽然42.5%以上的设备属国内先进水平,但棉纺织业发展中的“短腿”依然存在:深加工产品比重较低;知名品牌、自主品牌少,高附加值出口产品比重低,产业集群的发展规模、技术水平、产品档次有待进一步提升。该县认为,棉纺企业虽然进入困境,但却正是把该产业完成全产业链条的最佳时机。为此必须苦练内功,促使棉纺织、印染和服装加工借势膨胀升级。明星纺织公司在应对困境时,企业不但优化调整好了纺纱产能,而且还就近找到了自己的产品销售渠道:他们的棉纱在自己的织布厂就地转化为棉布,然后根据服装加工企业的要求,运到1公里内的郓城圣达印染公司染色,最后运到20公里内的邻县服装加工企业制作高档服装。
郓城圣达印染公司的产品也在 “全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公司总经理石文记说:“现在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和挖潜将是争取高利润的主攻方向,从就近的原料企业采购布匹是企业挖潜的最佳选择。”菏泽市的一家著名家纺企业用圣达的印染品就地转化为高档出口家纺产品。这家企业的老板认为:郓城县棉纺织企业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这个县的棉布成品已经有很多达到了国际标准,与本土企业合作,会实现更大的双赢。
郓城县工信局局长石学森分析:“以前郓城纺织企业产品大部分是出口外销,而且是依托江苏、浙江和广东的出口公司,我们企业的市场话语权明显处在弱势。现在政府引导企业与当地的下游企业对接,形成了家门口的生产供应关系,主动权多了,流通费用减少了,企业的效益就明显上来了。”与明星纺织公司一样,目前郓城县近400家纺织企业都在瞄准当地庞大的市场搞技改、加大创新力度,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打造“全产业链”,依托现有的棉纺集群,让企业在纺纱设备上按照市场法则宜高则高、宜低则低,不再单纯追求高支纱产能,许多企业开始生产毛巾纱。同时依托圣达印染公司,大力扶持织布行业,有计划的引进大型服装加工企业,力争把现有的初级纺纱多、服装加工少的产业模式转变为“全产业链”齐头并进的格局。
炎炎烈日,郓城县各级干部和企业家正为棉纺织产业链条拉长打造 “新装备”,苦练内功。县委、县政府正协调各金融部门,增加对纺织企业的信贷规模。通过财产抵押、联户联保、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等方式,切实解决好纺织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结合淘汰落后产能,以华灵集团、圣达集团、明星纺织等重点企业为依托,逐步实现生产连续化、自动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以云龙家纺、龙西服装为基础,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设计及系列产品的配套开发,进一步提高织造水平和染色牢度,不断提高产品档次,扩大市场份额;该县还强化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积极寻求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院(所)开展长期合作研究与技术协作,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水平,重点发展土工纺织材料、环保过滤用纺织材料等,推进产业用纺织品“抢滩”交通设施、建筑工程、环保过滤等国民经济新领域。
新闻推荐
...
郓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郓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