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台惠万家 ——郓城县着力构建低保救助网络服务新模式纪实
11月4日,全市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郓城召开。该县通过一个信息平台为纽带,两个网络互为支撑运行模式,实现了救助工作网上审批、网上管理、网上查询和网上公开,开创了“效能、阳光、优质”的城乡低保工作新局面。
低保网络服务新平台
郓城县有21处乡镇和一个省级开发区,1025个行政村,16个社区,人口118万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3469户、5592人;农村低保对象33953户、39218人。随着城乡低保制度的逐步完善,社会救助惠民范围不断扩大,工作量的增加使传统手工操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日益凸显。着眼于提高效率、便民利民,该县以管理服务信息化、网络化为突破口,投资60余万元组织研发了具备网上审批、动态管理、统计分析、查询监控等六大功能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县民政局安装了中心服务器,为各乡镇配备了微机、复印打印机、数码相机等器材设备,县、乡之间铺设专线,形成了以县民政局为核心、覆盖全县的低保专网。各乡镇将低保对象基本材料输入系统后上传,县民政局即可进行网上远程审核审批,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加强对低保审批的监督,该县还实施了“三公示长监督”机制,在村务政务公开栏上短期张贴低保对象申报公示榜、审核公示榜、审批公示榜,长期张贴低保对象监督榜,实现低保办理全程公开。同时,在低保专网设立公示窗口,随时公开审批结果,接受群众监督。
网络核对拒绝“人情保”
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网络逐步健全。家庭经济状况核对难是困扰社会救助工作的一大难题,由此衍生的“人情保”问题大大损害了政府救助的公信力。为破解这一难题,该县积极学习先进县市经验,整合资源,建立起一套居民家庭经济状况网络核对体系,突破入户调查难、工作量大、核实核对繁琐的难题,以保证核对及时准确、审批定性科学。该县在民政局设立了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并将研发的“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分别安装在房管、车管、工商、国税、地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民银行等9个核对部门。救助对象审批时,核对中心将核对申请人身份信息和查询内容发送到相关部门,各部门即能迅速从数据库中分别核查申请人的房屋、车辆、工资收入、存款等家庭经济状况,为社会救助审批提供了事实依据。目前,经过层层把关,150人被“请”出低保行列,从而确保了将“人情保”拒之门外。
各类救助项目初步整合
在低保等法定救助业务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该县还将社会互助、慈善救助等非法定救助业务纳入统一的信息化、动态化管理。目前,全县21个乡镇设立了救助服务站,16个社区已建成10个低保服务中心,确保了低保工作逐级到位管理,初步实现了低保系统与其它社会救助部门的数据交换,加强了救助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已初步形成了资助参加新农合、定点医疗救助减免、门诊救助、临时救助、住院救助、慈善救助相结合的医疗救助运行模式。
顺畅高效透明的服务网络平台,使一大批困难家庭享受到阳光救助。乐园社区居民司良杰、张雪荣不仅享受到了低保,每人还分别获得了5000余元的大病救助。截止目前,今年该县已支付低保金及社会救助款达4000余万元。“构建社会救助信息化平台,就是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资源共享,简化救助程序,提升工作效能,让政府救助的阳光普照到每一名困难群众。”郓城县民政局局长孙兴忠如是说。
通讯员魏忠友刘考勇记者刘剑辉
新闻推荐
...
郓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郓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