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党旗红 ——郓城县张鲁集乡基层党员干部创先争优活动侧记
初冬时节,黄河岸边的郓城县张鲁集乡,食品厂、木材旋切机厂、棉纺厂,一派繁忙。该乡党员“对外招商带富、家门口创业致富、党员和企业互助促富”……党群共同奏响了黄河滩区增收致富和谐乐章。
对外招商带富
11月10日,在郓城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张鲁集乡大潭村,洋娃娃食品公司格外忙碌:一箱箱加工好的鸡蛋把货车装得满满的,1000多件“洋娃娃”鸡蛋将销往广州、东莞等地。该村妇女朱秀莲一边忙着装车,一边高兴地说:“靠加工鸡蛋,俺一个月能拿到1000多元。”和朱秀莲一样在该企业从事食品加工的农家妇女有100多人。
谈及群众就业,村民无不称赞村支书汤孟金的果断决策:大潭村原有的温州食品厂,由于经营不善,一直处于停产状态。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村支书孟庆金“盯”上了食品厂,经多方联系,认识了在温州苍南县从事酒店生意的陈体洋。起初陈体洋并不看好大潭村,以为离县城太远,但孟庆金反复的向他介绍该村的劳动力、蛋鸡丰富等优势资源,最终打动了陈体洋。今年3月份,陈体洋投资200余万元盘活了食品厂,重建了洋娃娃食品厂,并举家迁到大潭村。陈体洋感慨地说:“当地党组织迫切为群众致富的决心、黄河岸边群众的诚心感动了我。”为尽快投入生产,汤孟金多方协调企业厂址,并在水、电等方面大力支持,在短短的时间内企业就运营起来。最近,洋娃娃食品厂又建起了新厂房,准备新上酱菜生产线,搭配外运,为该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食品厂源源不断的鸡蛋需求也带动了该乡的养鸡户,今年张鲁集乡周边新上养鸡户达40余户,所生产的鸡蛋全部供应洋娃娃食品厂,为群众致富提供了新空间。
家门口创业致富
雪白的板皮、往来的运输车辆,将张鲁集乡徐码头村杨树加工厂点缀得格外耀眼。村支书曹清玉正在忙着联系外来拉板皮的车辆,铲皮、切皮、晒皮……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紧张地忙碌。正在树下摆放板皮的王翠云幸福地说:“俺干一天,能拿到30多元工资,比在工厂打工还自由。”
徐码头村地处偏远的黄河岸边,群众就业渠道狭窄,如何增收成了村支书曹清玉和村干部的一大心事。望着全村房前屋后丰富的杨树资源,曹清玉想到了发展旋切机,加工板皮。可购买旋切机、雇工、租用场地需要10多万元,这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哪有这么多闲钱?他心一横,决定自己贷款创办旋切机,为老少爷们致富“趟一趟”路。今年初,曹清玉经过东拼西凑终于建起了该村第一家旋切机厂,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经过近半年的运营,旋切机越转越欢,成为村民就业增收新途径。看到旋切机带动群众致富,党员鲁守义也坐不住了:党支书能带头,俺也不甘示弱。在克服各种困难的基础上,他和其他党员、干部也干起了板皮加工,带动群众就业60多人。随着多个旋切企业的建立,伐杨树、拉杨树、运送板皮也成为了该村和周边村的新行业,间接带富群众100余人,走出了板材加工的新路子。
党员和企业互助促富
郓城县隆润纺织有限公司总规模4万纱锭,是张鲁集乡党委带领西苑村党员引进的棉纺支柱企业,企业已为该乡群众提供400余个就业岗位。每到上下班的时候,川流不息的电动车流成为该乡群众务工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如此规模的棉纺织企业在郓城黄河岸边屈指可数,如果落户县城也许会省去许多运输成本,但隆润纺织负责人——来自郓城镇王花园社区的党员刘贵斌说:“张鲁集乡位置偏远,群众朴实能干,可就业渠道较少,我们决定将纱厂建到了张集乡西苑村。”县城企业进驻偏远农村,富裕社区党员干部支援贫困乡镇,城乡结对、以城带乡、企业共谋发展,成为该县创先争优、推进城乡党建统筹发展的一大亮点。隆润纺织总投资规模8万纱锭,一期4万纱锭已正式投入运营。城郊企业的进驻,圆了当地百姓一个个就业梦想,每位棉纺工人的平均工资在1700元以上。与隆润纺织一样,该乡的5家棉纺织、板材加工和化工企业成为党员“手牵手”、企业互助合作奔康致富的新典型。
通讯员 崔继刚刘考勇毕玉亮
新闻推荐
...
郓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郓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